第18章 神秘莫測的現象(2)(2 / 3)

石龍陣

在我國河北邯鄲市,人們發現了十條石龍,最中間的是一條大龍,這十條石龍排列得十分有規則。而龍頭都朝向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的帝王陵寢,它們是古人為趙王修建的“鎮陵之物”嗎?從1988年至今河北邯鄲縣三陵鄉薑窯村已發現了十條石龍,這些石龍大小各異,其中最長的一條經勘測長度竟達369米。這些龍依次排開,中間為大龍,左五右四,布成了有規則的“十龍陣型”。大龍與旁邊小龍的間距大約在2.5米~3米之間,小龍與小龍之間間距比較小,多數幾乎都是並排挨著的。為首的那條龍,龍頭部分算上複原後的龍角高度為6米,寬4.3米,龍爪長3.4米,寬1.5米,龍身高約2.5米,寬約4.6米,清理出來的龍身有30多米長,這條龍就是最長的一條。據勘探兩旁的其餘九條龍,也都有兩三百米長,隻是身形要瘦小些。專家認為,這些古石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體形最大、年齡最古、石質最為奇特、石龍和傳說中的龍十分相似神秘感最強的石製龍體。人們在感歎這十條壯觀的石龍風姿外,更多的疑問是這裏石龍是怎麼出現的呢?如此龐大的石龍陣是古人們建造的嗎?最先,人們主要有三種猜測:一、巨龍陣是人工修建的。有人分析說最大的巨龍的龍骨每節都有溝、槽,每節龍骨長短、厚度一致,龍骨表麵還有保護層痕跡。尤其是龍骨、龍節之間,有明顯的黏接材料,而旁邊九條小龍與大龍都朝東北方向,布成了有規則的“十龍陣型”。這也隻有人為製造才可能出現。而在古石龍東北方向1.5公裏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趙王陵遺址。趙王陵是我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國的帝王陵寢,石龍極可能為趙王陵的“鎮陵之物”。但是有專家立即否定了這種說法,因為在任何的史書上都沒有記載這樣的一次工程。而且如果要是人工建造的,就不會隻有一個龍爪,肯定是要對稱的。二、海底文明說。在石龍所處的五龍崗及附近周圍地區,采集到大量的都樂石岩塊,以及海蠣子、貝殼等化石。距此1.5公裏的趙王陵附近,也采集到許多古海底藻類、蕨類等植物的化石。由此可以證明,數萬年前,邯鄲薑窯一帶曾是汪洋大海。隨著時間推移,地層變遷,滄海桑田,因而有人推斷石龍可能是“海底文明”的產物。其科技含量不亞於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三、古代巨大生物的化石。有人說這些古石龍可能是揚子鱷或者其他大型動物的化石,因為有學者提出中國龍的形象最早可能是古代的揚子鱷,而觀察這些石龍,與古代揚子鱷確實有相似之處。但專家認為古石龍不是化石,因為化石的骨頭不會那麼薄。而河北省地理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慶辰教授經過仔細研究稱:石龍係天然形成。李教授說石龍形成於距今約3.5萬年前,當時石龍出現的地方原是古河道,後來河道慢慢幹涸,古河道中的沙子逐漸脫水、固化、收縮。而且,河道兩邊還摻有一些泥土,泥土的收縮率又高於沙子的收縮率。故在收縮過程中,逐漸變成中間隆起,而兩邊變凹的圓柱狀骨頭形狀。石龍體上的沙體顆粒均勻,所以當它們固化收縮並斷裂時,受力均勻,石龍的骨節就呈等距離斷開了。而龍爪等其他部分,李教授解釋說這些部分其實是古河道原本的小岔支,裏麵也留有沙子,沙子同古道河沙一起變化,就形成了類似龍爪的外形。另外,之所以會出現十條石龍,是因為河道總是在不斷改道,平行移動,河流移走後剩下的河道堆滿沙子,於是便最終形成了數條相對平行的石龍。而在大石龍身上看到的黏合物,實際上是後來的一些沙子在凝固之前滲進了裂縫中才形成的。但是為什麼和這裏相似的地方卻沒有形成巨龍陣呢?這些堪稱完美的古石龍真的隻是河道淤積形成的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這些獨一無二的古石龍呢?這還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