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肝木之氣所生的,肝木之氣強盛,筋膜便會有彈性而又有韌性,直接也會有光澤,而且月牙痕正常。肝氣出現問題的人容易出現腰椎間盤脫出之類的疾病,指甲無光而容易幹裂。月牙痕或是過於大,或是少而沒有。這種人的脾氣也會有問題,其或為脾氣發不出,或為脾氣極大,應注意觀察,仔細記錄。
骨與髓,是腎水之氣所生的,腎水之氣強盛,則骨頭堅固而有韌性,其頭發也會有光澤,不易癱軟。腎水出了問題的人,骨頭容易折斷或出現病變。頭發也會枯黃無光,或過於堅韌。這種人往往會伴有羅鍋、身體軟弱無力之類的情況。
五髒之間,其聯係莫大焉。若是你發現了某個髒腑的問題,不該僅僅考慮這一髒腑,而應以五髒升降之法,尋其根源,調理升降,以此做到完美無差的整體調養。
萬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此調養之大忌也。
問診妙法錄首篇:問診之道,應以陰陽變化為標準,對天文、曆法、占卜之術都應有所學習。今人的醫術,大多將問診細化為一個個巨大的資料集合。說到資料收集,倒是極為厲害,可是這些醫家殊不知,中醫之道,就在於將人當作了一個係統。天文即觀星之術,乃是人觀察自然變化的要道,古人學習中醫,必學觀星,今人已經不學了,這是現代中醫學習的弊病。推算節氣與星辰變化之法,即為曆法。問診之法,若能合於一個係統。則可有辨人陰陽,知人病灶之法。
大綱:問診之法,必先問寒熱,不知寒熱,不知其人身體陰陽升降之變化。其次要再問汗液,不問汗液,則不能知其人正氣如何。而後需再問頭身感覺之變化,不知此,則難知人身七竅是否暢通。四需再問二便之顏色、質量、長短等情況,以知其髒腑之水火。五需問其人飲食之習慣,飲食後之感覺,饑餓之感覺,以此知其脾胃。六需詳問其人胸口感覺之變化,以知其三焦之運化。七需問其人聽力之強弱,以知其精氣是否充盈。八需問其飲水,以知其內外寒熱之真實情況。九需問其舊日疾患、用藥,以知其體況。十需知其麵色、體味。以參前八問。而明其五髒運轉之情況。
問診之法,應需多練。這些聽起來雖是不難,卻也必須認真,不可疏忽大意,否則必遭怨恨。以上十問,是中醫問診之必問,是麵臨疾患時必須去了解的情況。若是學醫之人善用這十問的話,便可了解人體寒熱、表裏、虛實的變化。到時你便可猶如可以看到其人身體情形的變化一般,可以說是將天下萬病都盡收眼底了。
為人診療,其疑難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醫家不善於診斷,即辨識病因,而後導致了誤診、誤治。若是誤診誤治,便要害人,害人必遭報應。若是診斷準確,便可令人快樂,則必有福報。學習中醫,想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必須明白問診之道,以培養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然後在以此作為自己前進的道路,而後再博覽群書,增長見識。這樣你的境界就高了,自然也就不會誤診了。
將此十問的道理熟知於胸,運用於輕描淡寫之間,這樣的高手,其修為已經不止是精於人道了,還可精於天道了。故此大家應該對這十問,細心研讀。
寒熱的基本變化:問病家之寒熱變化者,但先問內外之寒熱,以此辯證其疾病的表裏。人若是被寒氣侵襲,就會出現發熱的跡象,其症狀也會在飲食和身體感覺上有所表現,被寒氣侵入,便容易頭部和身體疼痛,身上的肌肉容易緊張敏感,而且會出現不由自主的抽搐的跡象。而且此時此人必然無汗,若是以上的情況都對上了,這個人又是在短時間內才得的這些症狀,那麼他便應該是被外邪入侵了。因為寒氣之邪如果在經絡,就會導致人體氣血不暢,隨即便會頭疼身子疼。經絡連接體表的皮毛,故此邪氣也會堵塞皮毛與外界的聯係,導致內熱無法發揮,熱氣就會在體表一下發揮出來,身體就會發熱。一個人如果平時比較正常,突然出現這類情況,多是因為外感的。邪氣並不是我們隨身帶有的,而是外來的,所以身體發熱,然後出現這些不舒服的地方,就是病在體表經絡的表現了。如果這個人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出現的這些症狀,而是長期身體發熱,得不到緩解,那麼便有可能是病在髒腑了。如果真是病在髒腑,那麼必然也會有相應的表現,這個以後會講。總之這種情況,必須仔細觀察其表現,認真分析,自然就會找得到真正的身體出現問題的根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