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開始接觸並關注小小說文體和小小說作家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小小說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體,它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山海經》《世說新語》《搜神記》等古代典籍。可我又覺得,小小說更是一種年輕的文體,它從上世紀80年代發軔,曆經90年代的探索、新世紀的發展,再到近幾年的漸趨成熟,這個過程正好與我國改革開放的30年同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現象,而且這種現象昭示著小說繁榮的又一個獨特景觀正在向我們走來。
首先,小小說是一種順應曆史潮流、符合讀者需要、很.有大眾親和力的文體。它篇幅短小,製式靈活,內容上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氣息,所以為廣大讀者喜聞樂見。因此,曆經20年已枝繁葉茂的小小說,也被國內外文學評論家當做“話題”和“現象”列為研究課題。
其次,小小說有著自己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小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小”,因此有人稱之為“螺絲殼裏做道場”,也有人稱之為“戴著鐐銬的舞蹈”,這些說法都集中體現了小小說的藝術特點,在於以滴水見太陽,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納最大的思想,給閱讀者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他人、認識自我提供另一種可能。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小小說文體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文壇有識之士的推波助瀾,離不開廣大報刊的倡導規範,離不開編輯家的悉心栽培和評論家的批評關注,也離不開成千上萬作家們的辛勤耕耘和至少兩代讀者的喜愛與支持。正因為有方方麵麵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小小說才得以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謀發展。
特別是2005年以來,小小說領域舉辦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活動。出版了不少“兩個效益”俱佳的圖書,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和標誌性的作品。今年3月初,中國作家協會出台了最新修訂的《魯迅文學獎評獎條例》,正式明確小小說文俸將以文集的形式納入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的評獎。而且更有一件值得我們為小小說興旺發展前景期待的事:在迅速崛起的新媒體業態中,小小說已開始在“手機閱讀”的洪潮中擔當著極為重要的“源頭活水”,這一點的未來景況也許我們誰也無法想象出來。總之,小小說的前景充滿了光耀。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中國小小說名家檔案》的出版就顯得別有意義。這套書陣容強大,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由100個當代小小說作家一人一冊的單行本組成,不愧為一個以“打造文體、推崇作家、推出精品”為宗旨的小小說係統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對於激勵小小說作家的創作,推動小小說創作的進步;對於促進小小說文體的推廣和傳播,引導小小說作家、作品走向市場;對於豐富廣大文學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學素養,提高寫作能力;對於進一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市場,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最後,希望通過廣大作家、編輯家、評論家和出版家的不斷努力,中國文壇能出更多的小小說名家、大家,出更多的小小說經典作品,出更多受市場歡迎的小小說作品集。讓我們一起期待一種文體和一個作家群體的崛起!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主任
何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