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紫蘇麻仁粥
紫蘇子、火麻仁各10g,大米100g。將紫蘇子、火麻仁搗爛如泥,然後加水慢研,濾汁去渣,再同大米煮為稀粥,分為2次服食,連續2~3天。可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產婦以及病後體質虛弱所致的大便不通、燥結難解者。
(3)芝麻粥
取黑芝麻30g,洗淨曬幹,炒熟研碎,加大米60g煮成稀粥,早晚服用。可補肝腎、養陰血、潤五髒,適用於陰虛腸燥者。
(4)肉蓯蓉粥
肉蓯蓉15g,大米50g。先將肉蓯蓉洗淨,切細,同大米一同煮粥,待熟服食,每日1劑,連續3~5天。可補腎助陽、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陽虛便秘、畏寒肢冷、脘腹隱痛、小便頻數等。
(5)參芪粥
黨參、黃芪各10g,大米50g,白砂糖適量。將黨參、黃芪切片,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每日1劑,連續3~5天。可補中益氣,適用於老年人氣虛便秘,臨廁怒掙仍便不下以及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麵色蒼白等。
(6)桑椹粥
取桑椹30g,糯米60g,冰糖適量,煮粥服食。可養肝益腦、滋陰明目、潤腸通便,適用於肝陰虧虛便秘者。
13.疲勞藥膳
(1)雙參肉膳
原料:鮮人參15g,海參150g,豬瘦肉250g,香菇30g,青豌豆60g,竹筍60g,味精、精鹽、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海參發好,切塊;香菇洗淨,切絲;瘦豬肉洗淨,切小塊;竹筍切片。將以上4味與人參、青豌豆一齊放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燉煮,以瘦豬肉熟爛止,加入味精、精鹽、香油各少許即可。
服法:每日1~2次,每次適量。每周2劑。
功效:大補氣血、強壯身體、消除疲勞。適用於久病體虛不複或年老體衰、精神委靡、身體疲倦者。
(2)參靈甲魚
原料:黨參、浮小麥各15g,茯苓10g,靈芝、大棗各6g,甲魚200g,火腿50g,蔥、薑各20g,雞湯、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甲魚切塊,同以上各味藥及調料同放大碗內,加水適量,放蒸鍋內蒸至甲魚熟爛即可。
服法:吃肉喝湯。
功效:益氣健脾、消除疲勞。
(3)蟲草紅棗燉甲魚
原料:冬蟲夏草10g,活甲魚1隻,紅棗20g,料酒、鹽、蔥、薑、蒜、雞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甲魚宰殺,去內髒,洗淨,剁成4大塊,放鍋中煮沸撈出,割開四肢,剝去腿油洗淨。冬蟲夏草洗淨;紅棗用開水浸泡。甲魚放湯碗中,上放冬蟲夏草、紅棗,加料酒、鹽、蔥段、薑片、蒜瓣和雞清湯,上籠隔水蒸2小時,取出,揀去蔥、薑即成。
服法:佐餐食。
功效:滋陽益氣、補腎固精、抗疲勞。適用於腰膝酸軟、月經不調、遺精、陽痿、早泄、乏力等。健康人常食,可增強體力、防病延年、消除疲勞。
14.刮痧要適度
(1)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
推拿科醫生提醒讀者,刮痧並非人人適宜,也並非凡病可用,年老體弱者以及年幼體虛的小兒刮痧要慎重。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但刮痧並非越痛越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實,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片麵追求出痧的顏色,不僅無效,還會造成皮肉損傷。
醫生稱,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錯誤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重、身體太虛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過猛造成傷害。刮痧要講究辨證施治,由於刮痧是一種刺激療法,操作不當會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身體不適。源主任強調說,“刮痧是從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與這些療法一樣要遵循施術的四個原則:一是明確診斷;二是辨證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時因地製宜;四是補虛泄實。”
就拿感冒來說,吃藥再配合刮痧療法,效果十分明顯。主要在天柱骨、雙側風池穴、肩井穴、風門穴、雙側肩甲骨內側緣、印堂穴、胸前風府穴刮拭,刮完後再喝一杯熱的涼茶,出一身汗,就會感覺整個身心舒暢。如果感冒是以發熱為主,則不宜單一進行刮痧,要配合藥物治療。不能頭痛刮頭,腳痛刮腳。頭痛的患者刮痧前必須排除頭部有無器質性疾病,所以最好先到醫院診斷清楚。
(2)刮痧需要掌握刺激量
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一樣,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隻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病人在刮痧過程中也可能出現頭暈、麵色蒼白、心慌、出冷汗等不適症狀。此時,應迅速停止刮痧,讓患者平臥,並喝點溫開水或溫糖水,休息片刻,很快會好轉。若仍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人中穴、內關穴、足三裏穴、湧泉穴急救。
為預防刮痧出現意外,醫生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即病人所能夠承受的強度和力度。另外,醫生應做好預防措施,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身體瘦弱、皮膚失去彈力者忌刮;局部有癰腫、瘡瘍、潰爛或腫瘤患者忌刮;患有心髒病、水腫病人忌刮;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均不能進行刮痧治療。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者則需輕刮。
15.補腎壯陽話藥粥
(1)鎖陽羊肉粥
原料:鎖陽20g,精羊肉250g,粳米60g。
製作:將鎖陽用沙鍋水煎取汁,入洗淨切塊的羊肉、粳米,一起煮粥,加鹽少許,蔥頭2個,生薑3片,調味服食,每天1劑,早、晚各服1次。
功能:補腎陽、益精。適用於腎陽不足、陽痿早泄、不育、腰膝冷痛、夜尿頻數、畏寒怕冷等症。
(2)胡桃仁粥
原料:胡桃仁50g,粳米60g。
製作:加水同煮作粥。
功能:補腎、溫肺、潤腸。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健忘,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虛寒喘嗽,遺精陽痿以及老年人或病後津液不足之便秘者。常食此粥,還有健腦益智、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
(3)羊肉粥
原料:羊肉250g,粳米60g。
製作:先將羊肉洗淨烹煮,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後,加適量水煮粥,煮至半熟時倒入羊肉,同煮至熟,吃肉喝粥。
功能: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適用於老年人陽氣不足,久病體質虛弱,氣血虧虛,虛寒胃痛,腰膝酸軟,四肢乏力以及男子遺精、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血虛痛經、宮寒不孕。健康人食之,能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
(4)蓯蓉羊肉粥
原料:取肉蓯蓉15g,洗淨切薄片,精羊肉250g。
製作:洗淨切塊,加入淘淨粳米60g。共煮稠粥,空腹食。
功能:補腎陽、益精血。適用於腎虛陽痿、遺精、腰膝冷痛、麵色灰暗等症。
16.中老年進補有講究
目前,市場上的補益類藥品種類繁多,媒體上的補藥廣告也是滿天飛,自然吸引了不少的中老年朋友。那麼,如何選擇補藥,什麼樣的人才適合進補呢?成了人們越來越關心的話題。我們都知道老年人身體多虛弱,各個髒器功能低下,適當補一些容易缺乏的營養素,選用一些增強髒器功能的藥品是應該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補,需從身體的實際出發,對症下藥。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生、長、壯、長、已與腎氣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到中老年由於體內陰精耗損,腎氣虧虛,從而出現一係列衰老的征象,故“老年益當補腎”。在眾多的補腎藥中,六味地黃丸獨樹一幟。它是滋陰補腎之藥,對陰虛引起的諸症皆可適用,能從根本上延緩衰老。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方中含有大量植物類激素,可延緩衰老的進程,其中的黃酮類、生物堿等可消除人體內氧自由基,預防冠心病。因此,對於中老年來說,選擇六味地黃丸這類健康的保健品,是有必要的。此外,需提醒是:先有缺才談得上補,無缺予補則是畫蛇添足。補藥乃是藥,不是食品,有利亦有弊。因此,吃補藥必須有的放矢,切勿濫用!
17.“人老腳先老”——足療與養生
俗話說:“人老腳先老”。中醫很重視腳的保健,有“養人護腳”之說。我國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多種多樣的養生方法,其中最簡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養生了。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怯;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首民間歌謠道明了足浴能養生的道理。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髒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6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占全身穴位的1/10。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衝、隱白、昆侖等諸多穴位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運動,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
足浴療法也是中醫外治療法的一種,用藥多應用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毒祛邪之藥物。如細辛、白芷、艾葉、穿山甲、肉桂、丁香、胡椒、麝香等。足浴所用藥味,必氣味俱厚。有時甚至用些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如半夏、附子、草烏、南星等。足浴的時候還多用熱藥,促進氣血流通。為使藥物直達病所,使藥力專而收效速,還可以選用某些輔助藥,如酒、薑來調和。
實踐表明,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傷、腳幹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症,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症,也都有確實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