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心靜即身涼

【原文】

訓是:汝等見朕於夏日盛暑不開窗、不納風涼,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但能心靜即身涼”也。且夏月不貪風涼,於身亦大有益。蓋夏月盛陰在內,倘取一時風涼之適意,反將暑熱閉於腠理。彼時不覺其害,後來或致成疾。每見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調者,皆因外貪風涼而內閉暑熱之所致也。

【譯文】

你們見我在盛夏不開窗戶,不吹涼風,這是從小形成的習慣,也是由於心中清靜,所以身上不覺熱。這正是古人所說的“隻要心靜,身體自然清涼”。盛夏不貪一時涼快而吹風,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因為盛夏酷熱,陰氣存於體內,要是貪圖一時涼快而吹風,反而會將暑氣關閉在體內,不能散發出來。當時不覺得有什麼不適,以後或許會導致疾病。我經常遇見深秋季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人,都是因為夏天貪圖風涼而將暑氣關閉於體內而造成脾胃不調的。

食宜清淡至老猶健

【原文】

訓曰:朕每歲巡行臨幸處,居人各進本地所產菜蔬,嚐喜食之。高年人飲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

【譯文】

我每年外出巡視,所到的地方,當地人就各自進獻本地出產的瓜果蔬菜,我非常喜歡。上了年紀的人飲食應該清淡一些,經常吃些蔬菜,這樣可以少生疾病,對身體健康有好處。農民身體健壯,到老仍健康無病,就是因為他們常吃蔬菜。

蔬果熟後方可食

【原文】

訓曰:諸樣可食果品,於正當成熟之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為大君,下人各欲盡其微誠,故爭進所得初出鮮果及菜蔬等類,朕隻略嚐而已。未嚐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

【譯文】

各式各樣的水果,應在其成熟以後再吃,不僅味道好,對人身體也有益處。我身為天子,臣民們都想為天子表明他們的心跡,所以爭相將頭一茬新鮮水果和蔬菜敬獻入宮,我也隻是略微嚐嚐而已。即使是以前沒有吃過的水果,也一定要等它成熟以後才吃。這也是養生的一條重要內容。

酒亂身心能飲不飲

【原文】

訓曰:朕自幼不喜飲酒,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點酒不聞者,是天性不能飲也。如朕之能飲而不飲,始為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誌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至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君以旨酒為深戒也。

【譯文】

我從小不喜歡喝酒,不過,我是能喝酒而不喝酒的人,平時在飯後或遇到逢年過節舉行筵宴的日子,我隻喝一小杯。有的人一點酒也不喝,這是他天生不能飲酒。像我這樣能喝酒而不喜歡喝酒,才稱得上是真心的不好飲酒之人。一般來說,嗜好飲酒的人,他的思想、誌向會被酒所迷亂,從而糊塗、愚昧,或者導致生病。酒這東西,實在是對身體沒有一點好處啊!所以,古代夏朝的先君都將貪戀美酒作為最要緊的戒法來執行!

酒亂德性不可不節

【原文】

訓曰:原夫酒之為用,所以祀神也,所以養老也,所以獻賓也,所以合歡也。其用固不可少,然沉酣湎溺至不時不節,則不可。是故,先王因為酒禮,賓主交錯,揖讓升降,溫溫其恭,威儀反反,立監佐史,常以三爵為限,況敢多飲乎?此先王之所以戒酒失也。奈何今之人無故而飲,飲必醉而後已?富家子弟敗家破產,身罹疾戹,皆由於此。而貧者窮者才得幾文,便沽飲盡醉,行凶遭禍,抑何比比。故《周書》以酒為誥,而曰:“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

【譯文】

酒的用處,原本是用它來祭祀,用它來行養老之禮,用它來進獻賓客,用它來聯歡改善人際關係等等。它的用途固然不少,然而一味追求痛飲後的快樂,沉迷於酒,以至於既不合時又不按禮節亂飲一氣,這顯然是不可以的。所以,先王為此製定了種種關於酒的禮節,賓主交錯之中,使賓主間的氣氛柔和、恭敬;半酣時,能保持慎重、和善、莊嚴的容貌舉止;還專門設立了監督、輔佐執行酒禮的有關官員,常常以飲三爵為限,哪裏還敢多飲呢?這就是先王之所以選用這樣的辦法防止飲酒造成的失誤的原因。為什麼現在的人無緣無故去狂飲,一飲酒又必定要醉倒才罷休?富貴人家的子弟之所以弄得家破財沒,自身也遭受疾病災難的不幸,就是因為他們飲酒無度。而且那些貧窮的人身上才有幾文錢,就去買酒喝得酩酊大醉,造成行凶惹禍的人或事,到處都有。所以《周書》中專門以酒為題作了一篇《誥》,其中說:“要使我的百姓道德淪喪,用酒來亂其品行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