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適為安自然為孝
【原文】
訓曰:嚐觀《宋史》,孝宗月四朝太上皇,稱為盛事。孝宗於宋固為敦倫之主,然而上皇在禦,自當乘暇問視,豈可限定朝見之期?朕事皇太後五十餘年,總以家庭常禮出乎天倫至性,遇有事奏啟,一日二三次進見者有之,或無事即間數日者有之。至於萬壽誕辰、嘉時令節,朕備家宴,恭請臨幸。則自晨至暮,左右奉侍,豈止月覲數次!朕巡狩江南,出獵塞北,也隨本報三日一次恭請聖安外,仍使近侍太監乘傳請安,並進所獲鹿、麅、雉、兔、鮮果、鮮魚之類。凡有所得,即令馳進,從不拘定日期。且朕侍皇太後家人禮數,以至順適為安,自然為樂,並不以朝見日期限定禮法而稱孝也。
【譯文】
我曾經閱讀《宋史》,發現宋孝宗每月要四次朝見太上皇。並把它稱為盛美之事。宋孝宗在有宋一代,固然算得上是敦厚、篤於人倫的國主,但是太上皇還健在,就應當抽出時間,隨時隨地去問候,怎麼能夠限定一個朝見的時間呢?我侍奉皇太後五十多年,總是保持著家庭日常的禮節,一切做法都出自天倫的本性,遇到有事需要稟告的,一日拜見二三次的情況也有;沒有什麼事間隔幾天才去拜見的情況也有。至於皇太後的誕辰、嘉慶的日子、節日,我準備了家庭宴席,恭請太後臨幸。從早到晚,我都在她身邊侍奉,豈止一個月去拜見幾次!我巡視江南,到邊塞去狩獵,隨著三天一次的奏折附上我對太後的恭敬問安之語,並且還經常派身邊的侍從太監借助驛傳去向太後請安,並呈獻上我捕獵所得鹿、野雞、鴨兔以及新鮮水果、鮮魚等。隻要獲得什麼,我即派人快馬給太後送去,從來不限定什麼日期。我侍奉皇太後按照家庭的禮節,僅以恭順安適為好,以自然、不造作為快樂,並不以定下日子去拜見、執行這些禮法而認為才是孝順。
至德要道莫如盡孝
【原文】
訓曰:嚐閱《明宣宗實錄》,其侍母後和敬有禮,至今覽之,猶足令人感慕。朕嚐思,先王以孝治天下,故夫子稱至德要道,莫加於此。自唐宋以來,人君往往疏於定省,有經年不一見者,獨不思朝夕承歡,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家庭常禮出於天倫至理,何嚐以上下而有別也?
【譯文】
我曾經閱讀《明宣宗實錄》一書。明宣宗朱瞻基侍奉母後和順恭敬有禮,現在讀起來,還令人感動。我曾想,先古君主以孝來治理天下,所以孔夫子認為最高和最主要的德行,沒有能超過孝道的。自從唐、宋以來,做君主的人,往往疏忽於對父母的請安問候,有些人甚至整年沒有去拜見一次父母,他們怎麼沒有想到,早晚問安、承受父母的歡愛,這是從天子到普通老百姓出自天性至理的家庭常規禮儀,哪能夠有什麼上下的區別呢?
凡事究其本意
【原文】
訓曰:《記》雲:“昏定晨省”者,言為子之所以竭盡孝心耳。人當究其本意,不可徒泥其辭,必循其跡以行之,如朕子孫眾多,逐日早起問安,汝子又早起問汝之安,日暮如此相繼問安,不但爾等無飲食之暇,即朕亦將終日不得一飯之暇矣,決非可行之事。由此觀之,凡人讀書俱究其本意,而得之心可也。
【譯文】
《禮記》上說:“早晚問安”,是說作為兒子的應該對父母竭盡孝心。對於這句話,應當探究它的原意,不能夠僅僅拘泥於字麵的解釋,一定要遵循本意的軌跡去實行。比如我有眾多的子孫,你們每天都早起向我問安,你們的兒子又早起向你們問安,到了傍晚又是如此這般的問安,這不僅僅你們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就是我也將整天得不到吃一頓飯的時間,這是絕對不能實行的事。從這一點看來,凡是人讀書都應該推究作者著書的本意,在心中領會,這才是可行的。
事之美莫過於良言善行
【原文】
訓曰:吾人燕居之時,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朕每對爾等多教以善,爾等回家,各告爾之妻子,爾之妻子亦莫不樂於聽也。事之美,豈有逾此者乎!
【譯文】
我們退朝在家的時候,隻適宜說古人的善行、善言。我每次都教誨你們要多行善事,你們回家後也要把我的話告訴你們的妻子、兒女,你們的妻子、兒女也沒有一個人不樂於聽從你們的勸導的。世間的好事,還有超過這件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