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中晚熟一代雜交品種,生長期80天,株型較直立,生長勢較旺,株高50厘米,開展度75厘米,外葉13片,葉色較深,葉麵稍皺,葉球中樁疊抱,結球緊實,球高33厘米,球寬19.3厘米,球形指數1.7.單株淨菜重4千克左右,淨菜率81%,畝產淨菜7500-8500千克,抗病性強,品質好,耐貯藏。品質分析結果.每)00克鮮重中含維生素C18.53毫克;還原糖2.4%;粗纖維10.42%(幹重);粗蛋白16.02%(幹重);水分94.5%。抗病性鑒定結果:病情指數為病毒病3.58,屬高抗;霜黴病19.53,為抗病;黑斑病19.76,為抗病;黑腐病22.5,為耐病。
栽培要點北京地區立秋前後播種,10月下旬收獲,生長期80天。行株距以(57-60)厘米乘以43厘米為宜。視肥力情況可適當密植。該品種適應性強,一般采用高壟栽培,應選擇排水良好、肥.力較強的沙壤土栽培,應注意施足底肥,適時進行水肥管理。貯存菜應在8月8日至9日插種為宜。配製一代雜交品種,雙親比例為1:1,同期播種,注意花期相遇和蜜蜂授粉情況,采種點要與小白菜、蕪菁等隔離1000米以上。適於北京及華北、東北、西北地區。
北京小雜50號
品種來源北京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於1990年育成的一代雜交品種。親本為8540和87158。8540是1985年開始利用雜交創新後經過多代自交選育而成,另一親本87158於1987年由引種自交篩選而獲得。
特點極早熟,生長期45-50天。植株整齊一致,株高30厘米,開展度57厘米,外葉
綠色11片,葉柄白色。葉球疊抱,結球緊實,球形指數1.1,單株淨菜重1.0千克左右,淨菜率75%,耐熱,抗病毒病、霜黴病和軟腐病的能力較強。產品性能好、耐運輸、風味品質好,生食口感更佳。抗病性鑒定結果:經人工苗期接種鑒定,病毒病病情指數為10.78,屬高抗;黑斑病病情指數28.44,為抗病;霜黴病病情指數40.65,為耐病。品質分析結果:每100克鮮菜中含還原糖134%,每100克鮮菜中含維生素C21.92毫克,中性洗滌纖維10.87%(幹重),粗蛋白21.37%(幹重),含水量95.84%。
栽培要點北京地區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種,9月上旬收獲,行株距為43厘米乘以33厘米,每畝4500株左右。由於生長期短,植株生長迅速,因此田間的一切管理措施要及時,除施足基肥外,要加強肥水管理,及時中耕除草,特別要注意蟲害的防治,葉球成熟時要及時收獲,過熟易出現裂球現象。適於北京、河北、天津、山西、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