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蔬菜(六)(2 / 3)

特點葉叢較直立,株高30-5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為不規則的羽狀裂葉,葉色深綠,葉麵皺縮,葉麵茸毛較少。葉片較厚。單株重200-350克。冬性較強,抽莖稍遲,可春季栽培和越冬栽培。春季栽培生長期50-60天,畝產1000-1500千克。越冬栽培生長期達150天。

栽培要點春季栽培者,濟南地區3月上旬播種,5月收獲。行距15厘米,株距7-8厘米。及時進行間苗、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

七、甘藍

京豐一號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和北京市農業科學院1973年育成的雜交種。其親本是黑葉小平頭7221-3和黃苗7224-5-3。

特點開展度70-80厘米。有外葉12-14片,成葉近圓形,葉色深綠,背麵綠,蠟粉中等。葉球扁圓形,結球較緊。單株重3.5千克左右,單球重2.5千克左右。在北京市屬中晚熟品種,定植後85-90天開始采收。生長整齊一致,雜交優勢比較明顯。抗病,適應性

強。球葉肉質脆嫩,每畝單產6000下克。

栽培要點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於3月中、下旬陽畦育苗,5月初定植手露地,7月下旬到8月初開始采收。行株距60厘米乘以50厘米,要注意防治菜青蟲。在河南春播為12月下旬,每畝播種量50-100克,3月h、中旬定植,株行距50厘米乘以60厘米,每由密度2500株。在北京、天津市於12月下旬播種,2月上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6月中旬收獲。每畝密度2000-2200株。適於東北、華北及長江下遊、黃淮海地區種植。

慶豐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和北京市農業科學院共同育成的雜交種。其親本為黑葉小平頭7221-3和金畝7205-46-3兩個自交不親和係。

特點植株中等,開展度60厘米。外葉16片左右,色深綠帶藍,有蠟粉。結球緊實,生長整齊。葉球近圓形,綠色,中心柱高約7厘米。單球重3千克,品質較優。在北京市屬中早熟品種,定植後75-85天左右開始采收。抗寒,抗病,耐貯運,適應性強。畝產6000-8000千克。

栽培要點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於2月上、中旬育苗,3月中、下旬分苗,4月下旬定植,行株距45厘米乘以45厘米,7月上旬一次采收。在北京、天津市1月上旬陽畦育苗,3月下旬定植,每畝3000株,6月中旬收獲。適於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和氣候近似的地區種植。

秋豐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丼研究所和北京市農業科學院育成。親本是黑葉小平頭7223-6和西安大平頭2-18-1兩個自交不親和係。

特點生長勢強,開展度70厘米左右。葉片灰綠色,蠟粉多,外葉15-17片。葉球扁圓形,綠色,整齊度高,中心柱高7-9厘米。單球重2千克左右。在北京晚熟,定植到收獲100天左右。畝產4000-5000千克。抗病能力較強,較耐貯藏。製種容易。

栽培要點在北京市於6月中旬播種,7月中旬定植,10月底至11月中旬收獲。每畝密度2500-2700株。適於華北各省(市、區)秋季露地栽培。

晚豐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79年育成的雜女種。其組合為黑葉平頭7220-2-5與西安大平頭2-18-1。

特點植株較大,開展度65-75厘米。外葉較大,深綠色,蠟粉多,中肋綠白色。葉球扁圓形,中心柱高9.8厘米左右。單球重約2.5千克。內葉扁厚,粗硬有纖維,含糖份

3.95%,每百克鮮菜含維生素C36.26毫克,含蛋白質較低。在北京市屬中晚熟品種,定植後100-110天采收。抗病,但對黑腐病抗性中等,耐熱、耐貯運,耐寒性中等,耐旱澇,不耐瘠,對季節適應性差,隻適於秋季栽培,結球較鬆。畝產量5000-6000千克。

栽培要點在呼和浩特市地區,於4月中、下旬育苗,6月初定植,9月末收。在北京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畦育苗,8月上旬定植,每畝2700株,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收獲。在江蘇7月10日至14日露地育苗,苗齡20天,移栽,每畝2500株。除施足基肥外,在蓮座期要重施追肥,結球初、中期分次追肥。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蟲、黑瘤病。因母本開花早,製種時父本8月9日至13日播種,母本8月20日至23日播種,以便以母本花期相遇,且行人工輔助授粉。適於陝西、山西、山東、江蘇、北京、天津、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及地理氣候相近的地區種植。

中甘8號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的雜交種。親本是23202-1和8282-1兩個自交不親和係。

特點植株幼苗真葉呈倒卵圓形,深綠色。開展度60厘米左右。外葉灰綠,葉麵蠟粉較厚。葉球扁圓形,緊實度0.5以上。單球重1.5-2千克。種子紅褐色,千粒重3-4克。在北京該品種為秋早熟品種。定植後60-65天可收獲。一般畝產4000千克以上。該品種中心柱短,葉質脆嫩,品質較好。耐熱性好,適應性廣,對病毒病抗性強,能在瘠薄土壤中正常生長,但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種植更能發揮其早熟、豐產的優良特性。

栽培要點在北京地區於6月中、下旬播種,7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收獲上市;亦可在5月份播種,接麥茬定植,於8、9月份蔬菜淡季時收獲。播種畦要選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作小高畦,作到能灌能排,並在播種後搭蔭棚遮蔭防雨,播種後20天左右分苗1次,再過20天左右定植。植地塊施底肥4000千克,做東西向小高壟,壟距50厘米,株距40-45厘米。下午定植,把苗子栽到陰麵半坡上,每畝約2700株。注意肥水管理。澆水緩苗後,每畝約施硫酸銨10千克提苗,蓮座期再追施尿素每畝20-30千克,前期6-7天澆一次水,共澆水7次左右。適於在北京、山西等省(市)及氣候條件相似的地區種植。

81-32

品種來源中國農科院蔬菜花丼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春甘藍一代雜交種。

特點植株開展度40-48厘米,外葉12-15片,葉色綠,葉片倒卵圓形,葉麵蠟粉中等。葉球緊實,圓球形,葉質脆嫩,風味品質優良。冬性較強,抗寒性強,不易先期抽莖,抗幹燒心病。從定植到商品成熟約50天,單球重0.8-1千克,畝產可達3200-3800千克。

栽培要點主要適於我國北方地區春季栽培,華北地區一般在12月底至1月初冷床播種,或者1月中、下旬在改良陽畦、溫床和溫室播種。2月中下旬分苗。苗床應控製溫度,防止生長過旺,通化“春化”條件,發生先期抽莖。定植時間也不可過早,一般3月底至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