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如何與女性相處
女人是詩,女人創造了男人;女人像蘆葦,在微風前搖曳,在風暴下也不會夭折;女人不僅僅屬於家庭,而且屬於世界,女人的一半是夢。冰心老人在《我對女人的看法》中說:世上若沒有女人,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上帝創造她,就是叫她來愛,來維持這個世界……女人的“維持”裏包含著犧牲。同時,女人也是自尊的,女人自尊不是反男性的、反社會的,自尊是麵對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己及解放自己的。
女人的曆程
記得一位朋友結婚那天,婚宴熱鬧非凡,新娘是她眾多姐妹中第—個出嫁的女孩,父母兄妹都來賀喜。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宴席過後,娘家人便一一揖別。新娘回到新家,撲倒便哭。哭什麼呢?她也說不清,哇哇大哭一場,心空落落的,不知該拿什麼去填。當丈夫的一看就懵了,小妻子怎麼成了淚人了?勸也勸不住,也不知勸什麼,趕陝搬兵請娘來。倒是老母見多識廣,輕輕勸了幾句,並不問新娘為何哭,好像她已洞察,隻是囑咐兒子,今後對小妻子諸事要多體恤,說完徑自離去。
慢慢的,新娘不再涔涔淚下,他開始打量新家,心裏琢磨著,她竟要開始新生活,開始正式為人妻了。
事隔多年之後,她終於清楚那時是哭什麼了。那是一場和“女兒身份”分手的慟哭,今後不再是女兒了,永遠不再是,父母已遠去。可除了女兒,她還不會做別的,心裏慌慌的,一點底也沒有,卻要扮演妻子的角色了,而心呢?還是一顆女兒心。雖到了—個新家,可心性是一下子換不了的。新婚妻子啊,仍然是女兒心、女兒性。
丈夫們不同。他們是走進自己的家,他們沒有被嫁出去的感覺(悠悠千載,基本如此)。所以,他們樂滋滋的,心裏隻當是家裏多了個最心愛的女子。他們婚後就適應得容易些,自然些。
雖說現在許多新婚夫婦,都已另辟新居,但心理上,男女仍有上述之別,隻是有輕重之分罷了。千年百代的習俗造就的這種民族文化特色,輕易是抹不掉的。平時夠倔強的姑娘,此時即使有淚不輕彈,也會耐不住滿心的不適應。
因此,自古出嫁還未上轎就大哭,其實也不都是做戲給人看的。女兒們真有可哭之處,哭哭其實也是發泄的方式之一。
丈夫們從小就得當男子漢,一結婚,又多了一份戶主的角色,必得英雄本色一些。所以,丈夫們都不哭,隻覺得肩膀上一沉,又多了一副生活的擔子。
新婚以後,直至生育之前的妻子們,就是這樣仍延續著女兒性。魯迅大師早已就此點撥過世人:女人天性中,一半是女兒性,一半是母性,而妻性是逼成的。這“逼”字,當然主要是指封建禮教而言。但在現代社會中,妻子也是社會角色,不是人的天性,有待訓練轉化而成,以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女兒性與母性,那是不用費心去教的,天性中就有了。女兒生來便是女兒,在父母膝下廿餘載,又一直做女兒,變成妻子,人卻還是那個女兒,一下子變不成另一番模樣。雖說披紅掛綠結了婚,可根深蒂固的女兒們得慢慢由量變到質變,丈夫們要明白這一層。相戀時,未婚妻猶如一朵嬌豔的花兒,婚後丈夫如果一下要求妻子從花變成果,那肯定是粒酸澀不熟的果兒。不如仍把妻看成是婚前一樣的花兒,容她慢慢自然熟成果兒,寬厚些、耐心些,多當會兒兄長,準成。
習慣了小家之後的妻子,其女兒性仍會沒完沒了地起作用。先就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如今會漸次轉移到丈夫身上幾分,女兒心、女兒性、女兒的習慣,常憋不住要流露出來,撒個嬌,發發神經,使個小性兒,或不知怎麼就又不樂意了,遇事不拿主意或非得拿主意,要丈夫帶著去這兒、那兒的玩……都曾是女兒的節目。這些節目,一直要上演到做了母親,妻的母性才會覺醒。另一種天性——母性,才會決堤似的湧來,妻不再醉心於自我照顧、要人照頤,自我欣賞、要人欣賞,自我裝扮、要人裝扮等等之中。她從抱新生嬰兒的那一刻起,她的一腔熱忱,一下子溢滿身心的母愛,都將傾泄到兒女身上,她從乳汁到全部身心,都開始捧出去,毫不保留、毫不吝惜。從隻知承受的女兒,煥然成了一位母親!
女人天性的轉折,到此方完成。
女兒性和母性,都是天然形成的。如果沒有女兒心,未成年的姑娘活得就太累;沒有成熟後忘我的母愛,新一代的女人就沒有可能長大,物種的繁衍也成了問題。因此,女兒性和母性,是交迭在自然界中生成的。
隻有妻性是社會造就的。古來妻性的標準是賢淑,上待老、下育小,中間伺候丈夫,這是幾千年以來,社會派給妻子的活兒。
隨著日月飛逝,世代交替,妻子的社會角色也在變化。如今,妻子們在我國城鄉都是能幹的婦女。城市中的職業婦女與丈夫們從職業、收入到教育、交際都相差無幾,因此,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多是平分秋色,平起平坐。鄉村中的專業戶、承包戶中,妻子的才幹也得到充分的發揮,成為家庭經濟及諸方麵不可缺少的主要角色之一。因此,目前我國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就挺“神”了。一方麵,妻子們個個不甘示弱,在丈夫麵前絕不當低眉順眼的小媳婦;另一方麵,未生育前的小妻子們其實又是女兒性,這就鬧得現代大丈夫們經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許多小妻子一會兒女強人似的說東道西,一會兒又滿心委屈的抽抽泣泣。幾度風雨之後,做丈夫的就更糊塗得可以了。
其實,抽取出最基本的事實便可看出,現代新婚至未生育前的妻子,既是獨立的奮鬥者,需丈夫平等看待,又是女兒性未脫的少婦,需丈夫保護欣賞。
如今,許多現代生活中的丈夫們,正在改變“大男子”形象,他們在調整夫妻關係時,頗為成功。當然可別調整得過頭了,六尺漢子倒像個受氣包,供妻子如供一尊佛,不僅包攬下全部家務,還私下慌慌張張地存幾個私房錢。這可又走岔了道。妻子的女兒性不僅難以順暢地過渡到妻性,反而一拐而成潑悍之婦了。這日子過起來準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誰之過呢?這是夫妻一起自作自受,需要夫妻倆坐下來,細細反省,重新來過。
家庭,是人們休養生息、親情相愛、血脈相傳的一小片空間。走出小家的大門,在複雜繁忙的社會中,就不能那麼鬆弛你的神經,那麼隨便地待人處事。所以,為了家庭的寧馨,是值得夫妻們耐心地對待婚姻,探尋彼此生命旅程中各自的特點,並由此調理好夫妻生活的韻律。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認識和引導妻子的“女兒性”,向成熟些的妻性或母性好好地過渡。那時,彼岸的世界是那麼美妙!
用心了解女人
女人需要男人發自內心的誠摯感情。能夠給女性帶來真正快樂的禮物,是那些可以體現個人特色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例如一件讓她增色的衣服。因為這類禮物說明送禮者對所愛的人的特殊愛好有所了解。
女人需要男人成為有同情心的“聽眾”。一次普普通通的交談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會被理解成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男性看來,談話隻是一種弄清事情真相、明辨是非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女性常把談話看做是一種與男子交流和分享感情的機會,因此往往要說到自我感覺良好時才會收住話題。如果男人們願意做忠實的聽眾,這正是她們求之不得的。
女人不像男人那樣很快墜入愛河。在愛情上,男人傾向於羅曼蒂克,時常比女人更快地沉湎於愛情之中。而女人在選擇男友時,則更多地集中在考慮實際問題上。她們更注意尋找對方持久的好品質,更能夠用理智來控製自己的感情。即使在被愛情折磨得難以自拔時,女人仍然還在思索著——“我能夠依靠這個男人一輩子,把自己完全交給他嗎?”
女人需要丈夫成為朋友。妻子們希望在生活中與丈夫平等相處,希望丈夫能尊重她們的要求,發現她們的長處,善待她們的弱點。同樣,妻子們也願意這樣對待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