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億萬斯年以前,三清山召開成立大會時,態度頗像後來的莊老先生,有點散散淡淡的,不十分上心—你看,這一麓,老子還在半道上讀經,愚公才開始動手移山,嫁女兒的龍王還沒有喝完喜酒,送子的觀音也尚未仙臨;那一道,金猴還在戲弄八戒,唐僧還在兀自逍遙,探海的神龜剛剛伸出脖子,獻桃的企鵝也還在忙忙地趕來(作者注:“老子讀經”、“愚公移山”、“龍王嫁女”、“送子觀音”、“金猴戲八戒”、“逍遙唐僧”、“探海神龜”、“企鵝獻桃”都是這裏的景觀名)……可是,大會主席司春女神就宣布開會了。這麼神聖的、關係江山社稷的大事,她卻一點兒也沒板起千秋萬代的麵孔,隻是“咯咯”笑著,就輕輕巧巧,將周遭一一布置妥帖了:
“你,玉虛峰,在左。給你一片最壯綠的鬆林,再配上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鮮花,讓你一年到頭,每天都有美女陪伴左右。”
“你,玉華峰,在右。給你兩座最壯闊的絕壁,掛上四時常換常新的《三清多嬌圖》,讓你從春到冬,每天都有成就感。”
“你,玉京峰,就待在中間吧。前有好漢站崗,後有糾察護衛,左麵是青龍探海,右麵有仙人指路,上邊是昆鵬嘯天,下邊又有葛洪獻丹(作者注:“好漢坡”、“糾察府”、“青龍探海”、“仙人指路”、“昆鵬嘯天”、“葛洪獻丹”都是這裏的景觀名)。哎呀,在整個三清山,你還是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大仙,天天過的是觀日出、伴雲海的神仙日子,行啦,你是最美的啦。”
說完,她也不征求眾仙、眾神、眾人、眾生靈的意見,就兀自宣布散會了。然後婀娜地一飛身,跳上一塊巨石,麵向下邊的萬丈虛無,捧起一株仙草,端坐下來,就一門心思地視而不見,想開了自己的心事。她是那麼的專注,微微頷首,略略顰眉,任萬壑千度招手,憑鬆濤百般呼喊,也一動不動,隻是打坐,冥想,以一副天然造化成的優雅剪影,留給世人無窮無盡的遐想—這位司春姑娘,是在籌劃如何建設三清世界?是在思考天地人心的演繹?抑或,隻是在思念她的如意郎君呢?
二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就到了公元2世紀,這一天,是個氣定神閑的日子,道宗葛洪先生來到了三清山。
他剛剛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官場鬥殺!若不是審時度勢,辭官躲得快,恐怕不單是他自己和家人,就連九族也都誅殺了。心有餘悸,心驚肉跳,心疲神迷,心死如灰之際,別無他處可走,他想起了堂祖父葛玄修煉三清山的事跡,就追隨其後,避到了這裏。一路上心情煩躁,突然間“掉”進了恬淡的清涼世界,頃刻他就被奇奇幻幻的鬆濤、發癡發巔的雲海、剛猛熱烈的瀑布和敢愛敢恨的仙花、神草、動物、蟲子們吸引住了。陣陣清風吹過,心靈被洗滌一新,他也就什麼都明白了:名利如浮雲,官場是深澗,中心處即肮髒的陰謀淵藪,豈可把昂貴的生命浪費在那裏?莫不如在這世外桃源,擢溪水,食朝露,做自由自在的閑雲野鶴呢!
一駐足就是200年。後來,他想到自己應該離開了,必須離開了,還有那麼多經國大業等著他去完成呢。可是,每當他收拾好自己的外形,想要上路的時候,內心裏就戀戀不舍,就依依難離,就心雷激蕩,就仿佛要築成人生大錯一樣地發生頭腦發懵的現象。細細思量,他頓然悟到,除了這裏絕佳的各種仙景之外,還有一條更重要的理由,絆住了他的腿:三清山的氣象是與眾不同的,好像總比別處多了些什麼,又少了些什麼—多的是梅妻鶴子的世外高雅,少的是凡夫俗子的市井鼻息?多的是滌心洗肺的朗朗清風,少的是熏心利欲的人間煙火?多的是知足常樂的人生頤養,少的是爭強好勝的廝打鬥拚?多的是江湖之遠的千年清爽,少的是身在廟堂的戲劇裝扮?嗚呼,嗚呼,三清山多的是大含細入的真學問、大智慧,少的是大話蒙人的假著子、偽手段……
又嚴嚴肅肅地思考了200年,他決定了:徹底留下,用此生餘下的全部心力,在這裏修建一個道場,為三清山的人文環境貢獻一份力量,留下一個萬古流芳的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