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曾祥輝到了北平之後,公孫瓚招待非常周到熱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隻是絲毫不提討逆的事情。曾祥輝本來因為初見小姐的死一直心境不佳,也不想動彈,正好遂了心願,也就樂得不提。這一日,曾祥輝、公孫瓚等一眾人等正在歡宴,忽然公孫瓚賬下一個近衛親兵疾步走進來跪在公孫瓚桌前稟告道:“報將軍,八百裏加急文書:塌頓、丘力居大肆劫掠燕地,十餘縣宰聯名請求大人援救。”公孫瓚聽完,不耐煩地揮手讓衛兵退下,喝了一杯酒,向嚴剛笑道:“此輩小醜焉敢如此,明日你帶兩萬義從去將之剿滅!讓丘力居小兒好好張張記性!”嚴剛滿飲了一杯酒,大笑道:“大人放心,末將人馬一至,此等蠻夷必然望風而遁!哈哈哈!”公孫瓚滿意的笑起來,端起杯子敬曾祥輝道:“讓曾公子見笑了,來,滿飲此杯!”曾祥輝一心恨死羌人,此次聽說要打蹋頓這個蠻子,心裏一股痛恨之火瞬間騰騰燃燒起來,端起杯子憤恨道:“不瞞大人說,我一向痛恨羌夷,這次希望能與嚴將軍一同出戰,出出我心中怒氣!”嚴剛見曾祥輝身形瘦弱,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害怕一路上還要照顧他,有些不悅道:“將軍步兵行軍緩慢,恐怕影響我軍作戰呐!”公孫瓚本性也是痛恨異族非常,聽曾祥輝如此說竟大有知己之感,忙怒斥嚴剛道:“爾如何敢胡言亂語觸犯曾公子?”說完,朝曾祥輝笑道:“沒想到曾公子也是熱血男兒,某佩服非常。既然曾公子有意觀戰,不如我們一起偕行,如何?”曾祥輝聞言才轉怒為喜,連聲稱好。公孫瓚賬下田楷不禁皺眉奏道:“稟將軍,現在將軍既已答允會合諸侯討董,卻接連兩三個月按兵不動,目下又親自率軍攻討丘力居,置討逆大局於不顧,恐怕會招致其他諸侯非議。竊以為當前局勢不如先發兵冀州,與袁本初、韓文節會合才是。”公孫瓚大怒道:“爾一小卒,哪裏輪到你來發言?袁紹據渤海,韓馥據冀州,出路幾被堵死,我等兵將將從何出洛陽?再說境內生亂,我豈有任其恣意妄為,不去征討之理!爾快快退下!”田楷還欲再言,公孫瓚連聲催他退出去,田楷無奈,隻得退出。這時另一白袍少年將軍也起身奏道:“大人,田將軍所言有些道理,還望三思!”公孫瓚斜眼看了看此人,怒道:“小兒輩懂得什麼,你也退下吧!”白袍少年將軍躬身退出。曾祥輝覺得此二人倒有些謀略,於是問公孫瓚那二人是誰,公孫瓚不悅地說一個是田楷,現居青州刺史,另一個是趙雲,由於新進,隻充稗將軍。趙雲武藝頗為不俗,公孫瓚也是比較喜歡,一般場合基本上都會讓起跟隨。曾祥輝心裏不禁一動,沒想到世之名將趙雲竟然這樣見了一麵,可惜竟然連一句話也沒有說上。這個趙雲一直是自己心中偶像,長阪坡七進七出,一生戰陣,幾乎無敗,就像神話一樣的傳說人物,卻隻充當了一個稗將軍,真是可惜可歎!。曾祥輝便在心中琢磨怎麼才能把這個名將挖走了。至於那個田楷,隻記得曾是劉備的上司,也是獨自據青州對抗袁紹的一個牛人,有機會一起挖走的為是。公孫瓚見曾祥輝忽然沉默,以為是因趙雲、田楷生氣,又舉杯致意。曾祥輝才意識到自己失態,忙舉杯痛飲。最終大家盡皆大醉才散。第二日一早,嚴剛不等曾祥輝,先率主力開拔走了,公孫瓚與曾祥輝睡到午後才率後軍跟上。塌頓、丘力居雖然兵士眾多,卻是羌胡雜糅在一起的雜牌軍隊,在戰場上如何是白馬義從這種久經沙場的正規軍對手,一經戰陣塌頓、丘力居的人馬就呈現潰敗之勢。嚴剛、公孫瓚催軍一路追殺,每場戰役都要廝殺到半夜,直殺得羌胡軍士聞聽公孫白馬至便遠遠逃遁。曾祥輝跟著一路奔襲近一個月,雖然已疲累不堪,還是堅持手刃羌胡俘虜,每每都累得自己胳膊都抬不起來。但他還是歇斯底裏地堅持奉行這一原則。曾祥輝這一行為也讓公孫瓚對這個手不能提的文弱公子哥更加有好感,深深地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知己。塌頓、丘力居經過幾場失敗,雖然主力未損,全軍士氣十分低落,塌頓與丘力居也心生懼意,不敢再戰,兩人商議之後,決定各自退去以躲避公孫的追殺。於是塌頓率自己所部羌人逃回漠北,丘力居則遠遁到晉地去了。公孫瓚見敵勢已分,且紛紛遠遁,便欲回兵北平。曾祥輝不願回北平繼續過那種花天酒地的無聊日子,便悄悄問公孫瓚道:“回北平後,大人可是要帶兵前去洛陽討逆?”公孫瓚冷笑道:“討什麼逆?前日得到戰報,說豫州刺史孫堅為賊所破,大將祖茂戰死。諸侯駐足觀望,無人去救。此戰結果不言可知,去也無益,何必趟這趟渾水。”曾祥輝笑道:“既然大人不去討逆,回北平又不好找借口托詞,不如繼續追剿蠻夷,則日後諸侯問罪大人,也有理由搪塞。大人以為如何?”公孫瓚聞言大喜,大笑道:“知我者唯曾太守耳!”於是公孫瓚便不回軍北平,而是繼續追襲丘力居。丘力居為了擺脫公孫瓚,於是化整為零,將部眾分成很多股,各股紛竄晉冀青幽四州為亂。公孫瓚東征西討,丘力居各部並不與戰,公孫瓚未至,丘力居部已遠遠逃竄。結果公孫征討一年有餘,不僅沒有打敗丘力居,反而不能禁止丘力居對各地的騷擾。由於日深年久,公孫瓚糧草漸漸供給不足,再加上求戰不得、四處疲於奔命的窘境,公孫瓚隻好撤兵回到北平。不久,諸侯討董的鬧劇也以董卓火燒洛陽、挾持漢獻帝逃到長安、諸侯隻得到一座焚為廢墟的殘破洛陽而宣告結束。曾祥輝見事已至此,不用再留在北平了,便向公孫瓚辭行要回襄平。公孫瓚因征討丘力居不利以及朝廷對其不滿,另派皇室勳族劉虞為幽州太守,自己反受劉虞節製而心情不好,也就不怎麼留曾祥輝,任他回襄平。曾祥輝選了一個吉日,率原部三千人向襄平返回。曾祥輝素來沒有領兵的經驗,軍中紀律鬆散,一路上又不加防範,在中途被丘力居一隊人馬趁夜偷襲,曾祥輝部張皇失措,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軍陣瞬間瓦解,四散逃走。曾祥輝在其親兵保護下倉皇逃出大營。由於夜間看不清楚路徑,曾祥輝又慌亂無措,最後竟然與親兵走散,迷失在大山之中。公孫瓚得知曾祥輝失蹤後忙命趙雲帶兩百士兵前去找尋,接連半月都沒有曾祥輝消息。這一突然事件一下子引發了大暴亂,襄平成富戶慫恿並支持駐守襄平城的劉備夥同征伐高麗得勝而歸的關羽、張飛襲占襄平,斬殺公孫度,幸被荀彧叔侄兩人設計守住襄平,劉備等人未能成功,隻好將人馬駐紮在襄平城西南角上,等待時機。劉備手下士兵多是襄平城人,父母妻子都在襄平城內,見不能破城,不幾日有大半士兵偷偷逃回襄平。公孫度見劉備手下漸漸離散,力議帶大軍剿滅劉備,荀彧等以為劉備手下畢竟都是襄平一脈,況劉備已經走投無路,不久必然歸順,那時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將其擒獲。公孫度是個急性子,等不得時間,憑自己一人之怒,忿而帶自己部卒出城攻打劉備,卻未能成功,隻好駐兵襄平西北。其時襄平城外日日殺聲震天,每日都有數百人戰死。整個襄平城內人心惶惶,城內實行夜禁,城中一日數驚。戲誌才與新到的郭嘉等人為了盡早穩定局勢,率五百騎兵偷偷出城前去尋找曾祥輝,希望能找到曾祥輝盡快結束這種紛亂局麵。趙雲等人經月餘時間終於在一山間農戶處找到曾祥輝,及時以快馬呈報公孫瓚及荀彧。公孫瓚大喜,另增派三千騎兵交付趙雲,讓趙雲護送曾祥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