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舍新中國話劇中的城市形象(1)(3 / 3)

除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外,《龍須溝》顯示出新中國的基礎建築和設施正在加快建設,為市民營造出便利、快捷的生存環境。例如龍須溝修好後,新溝和舊溝上要修兩條馬路,方便人們出行。原來院中沒有廁所,也沒有自來水,經過一番建設,幹幹淨淨的廁所建成了,自來水也有了,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而且不隻龍須溝附近的環境有這樣的變遷,老舍還以此引申到其他地方的建設活動,程娘子在劇中提到“三海、後海、什刹海,連九城的護城河,都給挖啊!還壘上石頭壩。以後還要挨著班兒地修馬路呢”,可見北京城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進行翻新改造。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市環境有了很大提升,這是老舍希望看到的。就像劇中趙老說的那樣:“我們的門前修了暗溝,院後要填平老明溝,一福。前前後後都修上大馬路,二福。我們有了自來水,三福。將來,這裏成了手工業區,大家有活作,有飯吃,四福。趕明兒個金魚池改為公園,作完了活兒有個散逛散逛的地方,五福!”這“五福臨門”正是城市人民最樸素的追求。老舍曾高興地說:“我可以想象到,在十年八年以後,北京的全城會成為一座大的公園,處處美麗,處處清潔,處處有古跡,處處也有最新的衛生設備。”老舍:《我熱愛新北京》,《老舍文集》第14卷,第314頁。老舍創作《龍須溝》,實際上就是助推北京乃至全國的城市建設。

三、《全家福》:市民和諧生活的象征

如果說《龍須溝》是老舍為美化城市環境助力,那麼老舍的另一部話劇——《全家福》則是為市民和諧生活祝福。在這裏,失散已久的親人得以團聚,市民的精神麵貌有了提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可以說,《全家福》中“福”是全劇的中心,具有某種象征意味,“福”是市民美好生活的象征,“全家福”則象征著整個城市和諧安定的生活,隻有每一個小家庭的幸福才能實現城市的整體和諧幸福。薛恩厚在觀看該劇後感到“由《全家福》的‘福’字聯想到在舊社會過年的時候,有錢的人家在門上貼上‘福’字,作為他們升官發財的符。但廣大的窮苦勞動人民在過年的時候,也要在門上貼上一個‘福’字,意思不過是祈求老天降點吉祥,免去凍餒。但那時的‘福’字實際上往往會被‘禍’字所代替,那裏有什麼真正的福嗬!新中國全家福的‘福’字就不同了,是真正的福”薛恩厚:《悲喜交迸——看話劇〈龍須溝〉》,克瑩、李穎編:《老舍的話劇藝術》,文化藝術出版社,1982年,第503—504頁。。“福”是中國廣大人民最為樸素的願望,把一家團圓的照片稱為全家福就體現了對和和美美生活的追求。所以,老舍的“全家福”既是指劇中人物最後的團圓,也是普通市民幸福和諧生活的象征。

1959年,《全家福》在演出時,導演就注意到了“福”在劇中的重要作用,據當時的評論家梨花白所寫:“這個戲的舞台裝置新穎別致。大幕之後,是和大幕一樣寬大的綠色大牆板,中繪紅紙墨書大‘福’字,每場如大幕開闔,很有‘全家福’的味道。”梨花白:《看〈全家福〉》,克瑩、李穎編:《老舍的話劇藝術》,第500頁。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場景,“福”字烘托出熱鬧、喜慶的氛圍,象征了市民對幸福生活的希冀。而在劇情方麵,具體來說,該劇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體現市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