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舍新中國話劇中的城市形象(1)(2 / 3)

二、《龍須溝》:北京城市環境改造的成就

老舍一開始就十分關注北京的城市建設和城市變化,他通過《龍須溝》這部劇揭示城市改建的成就,使《龍須溝》成為新中國改造城市環境的縮影,直到今天,我們還經常把一些得到有效治理的髒亂地區稱為“龍須溝”,可見塑造這一形象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紅色激情的湧動之下,北京城正經曆著自其建城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手術、大改造,城牆被拆、街坊被打通,街道被拓寬,古城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劉勇、許江:《20世紀中國文學進程中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同時,其他城市也有著類似的改變,新中國的整體城市環境逐漸完善,上升到更高水平。雖然今日的學者部分傾向於認為這樣的改造消解了古老城市積澱下來的文化品格,但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改造卻是必要的,並受到市民歡迎的。生活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城市也應有一個新的開始,老舍耳聞目睹這番變化,心情十分振奮,在北京以及全國的建設熱情的激動下,老舍受到巨大的鼓舞,他真切地感到昔日破敗、落後的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他所熟悉、熱愛的北京城正煥發出新光彩,這正是老舍多年以來的願望。他在新中國大地上看到了久蘊心中的城市圖景,他十分感激新政府,因而積極地為城市建設思考,恰巧當時北京市市長彭真希望“人藝”拿出一部以“城市建設為人民”為主題的話劇。“人藝”院長李伯釗找到剛回國不久的老舍,《龍須溝》就這樣應運而生了。老舍在《我熱愛新北京》一文中提到北京的三項建設讓他感動:下水道、清潔、燈和水,這都是有關城市環境改造的。可以說,老舍寫《龍須溝》主要是為美化城市環境助力的。

生態環境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舍所關注的。老舍非常愛幹淨,講秩序,他喜歡花草,親近自然,崇尚優美而整潔的環境,這在他的小說中有過多次表述。他的早期作品《二馬》對倫敦北部韋林新城有這樣的描寫:“城中各處全按著花園的布置修的,夏天的時候,那一條街都聞得見花香……城中全燒電氣,煤炭是不準用的,為是保持空氣的清潔。”老舍:《二馬》,《老舍文集》第1卷,第625頁。《貓城記》中也提到:“貓城改建了,成了一座花園似的城市,音樂,雕塑,讀書聲,花,鳥,秩序,清潔,美麗……”老舍:《貓城記》,《老舍文集》第7卷,第368頁。這裏,韋林新城和改建後的貓城就是老舍理想中的城市樣態,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花園”這一詞語,在他的心中,城市就應該像花園一樣,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可是舊中國的城市,就像《龍須溝》第一幕展示的那樣,普通市民居住在臭溝附近,“溝裏全是紅紅綠綠的稠泥漿,夾雜著垃圾、破布、死老鼠、死貓、死狗和偶爾發現的死孩子。附近硝皮作坊、染坊所排出的臭水,和久不清除的糞便,都聚在這裏一齊發黴。不但溝水的顏色變成紅紅綠綠,而且氣味也教人從老遠聞見就要作嘔”,一旦下雨髒水就會衝進屋中,市民的居住環境又髒又臭,衛生條件極差。在這種環境中,人們得過且過,對生活提不起精神和興致,而且臭溝還奪去了小妞的生命,使人悲痛欲絕。但新中國成立後,情況就大為不同,龍須溝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整治,臭溝被填,變成了暗溝,再也不能危害溝沿的居民,這時,居民所住的“雜院已經十分清潔,破牆修補好了,垃圾清除淨盡了,花架子上爬滿了紅的紫的牽牛花”,生態環境變得潔淨衛生,有花有草,非常美麗,人們都鼓足了幹勁向前看。丁四做事更為認真,程瘋子也有了工作,而且市民不再像過去那樣看不到希望,他們對生活有了憧憬,二嘎子就提議“把金魚池改作公園,周圍種上樹,還有遊泳池,修上幾座亭子”,他已經開始規劃未來了。四嫂也說:“政府要老這麼做事呀,龍須溝就快成了大花園啦!”這些其實也是作者老舍的心聲,“花園”這一詞語的再次出現說明老舍在龍須溝的治理過程中感到他理想中潔淨美麗的城市麵貌就要出現。雖然他隻寫到了一個地區、一個雜院的變化,但以小見大,“龍須溝”象征著北京城市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