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兵應運而生。
既然精英戰士不足,那就充分發揮人類種群數量上的優勢;首先是整合精英部隊,再在整個聯邦內征發大量的二線軍隊,也就是所謂的輔兵前往前線,抵擋甚至是幾個換一個的方式,大量削弱獸族的軍隊。而後精英戰士構成的軍團以多打少,徹底殲滅疲累的獸族軍團。
這一方法效果顯著,投入不到一月時間,種群數量嚴重少於人類的獸族進攻步伐已經大大止住;半年之後,整個大局麵上,聯邦軍隊已經出現大範圍的反攻浪潮。雖然這樣的反攻代價是十幾倍與獸族的傷亡,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是當時聯邦政府能拿出最有效可行的辦法。
這場跨越多個星域的戰爭最終以人類聯邦獲勝而停止;而在那之後,輔兵便成為了聯邦政府開疆擴土,應對其它種族精英軍團的一線兵團,並且沿襲至今。
一句話總結下來,所謂的輔兵,就相當於咱們都知道的炮灰。不需要多強的實力,隻需要不怕死,聽命令,數量夠多就行。
“炮灰嗎?”關上手上的電子書,楊凡眉頭微微一挑,眼中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這一刻楊凡已經明白,學校對自己的最終安排,其實不過是內部流放的一個方式;學院不會冒著被外界聲討的風險將他開除,但對於他這個眼中甩了學校麵子的刺頭,同樣不會給予好臉色。
就如他現在的情況,學校不會開除他,但同樣不待見;沒有老師教授,沒有資源,可以預見,若是一般人麵對這種待遇,不自動退學,就基本是荒廢自己一輩子了。
“想讓我自己離開嗎?”楊凡喃喃自語的說著,眼中卻是閃過一絲微光。
楊凡很清楚自己來聯邦第一軍事學院需要什麼,可以說學校高層對他的這種無聲打壓,其實對他毫無效果。因為他隻要一天還是聯邦第一軍事學院的學生,他就有權利隨時進入這個號稱聯邦第一圖書館的地方查閱資料,同樣也可以有權利隨時通過學校網絡補充自己的基礎知識缺口。
至於說輔兵的教學課程,楊凡覺得這和他又有什麼關係?!他本身就不是準備老老實實待五年的人,隻要查到線索,他隨時都會離開。
瞧了眼時間還早,百無聊賴之下,楊凡拿出了有一塊電子書;眼前自己床頭上百張的電子書,已經是楊凡打掃一天後找出,輔兵學院最後的書籍。
《機械機甲與感應機甲由來》。
望了眼書名,對昨天那些機甲同樣興趣濃厚的楊凡,很快沉浸在知識的海洋當中。而楊凡,也很快明白了昨天自己為何不能駕駛機甲的原因。
機械機甲,顧名思義,就是沿襲古老全機械驅動機甲的特點打造,整個機甲內除了源能轉化爐,剩下部分幾乎就是壓力裝置與機械體的結合,至於控製裝置,更是楊凡極其熟悉的機械遙感與按鍵組合。
至於感應機甲,則是與機械機甲完全不同的武裝,整體來說功能與作戰用途並無差別,但其內部的東西早已經是千差萬別。
最早的感應機甲設計來自一個殘疾人;因為身體殘疾,卻又一直渴望駕駛機甲狂奔,來自聯邦科研院的這位殘疾科學家,用他畢生的時間,終於在他生命最後的一年裏,完成了這個跨時代的偉大發明。
依靠機械與回路石的結合,這位殘疾的科學家讓機甲徹底脫離了壓力裝置,使機甲整體更加穩固,性能與反應也更加強了很多。
而依靠回路石的電子信號控製特性,這位殘疾的科學家又發明了第一代頭戴式控製器——光腦傳輸器。
從此,可以依靠思維控製,不論反應速度、安全性、靈活性都更加出色的感應機甲,成為了人類世界中主流的裝備武器;而在此之前一直是聯邦熱門的機械機甲,則短短數十年之內退出了曆史舞台,漸漸就連聯邦炮灰般的輔兵軍團都在逐步淘汰機械機甲。
可以預料,未來不需要太久,也許再過幾十年時間,機械機甲將徹底退出曆史舞台,成為博物館裏人類曆史發展的有一個例證。
幾十年?!
楊凡眉頭微微皺起;零沉睡的時間也就十年左右,按這樣來算,感應機甲處於最熱門的時候,零應該還沒沉睡,但為什麼零卻是沒向他提起過感應機甲?一時間楊凡卻是怎麼也想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