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學術演講(2)(3 / 3)

在我看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不是兩個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就是曆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不過是曆史唯物主義的代名詞。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否定性的辯證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黑格爾的否定性辯證法的偉大之處首先在於,它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失去對象,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所以,黑格爾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結果。作為黑格爾辯證法的揚棄,作為全部社會生活哲學反映的曆史唯物主義,本身就蘊涵著否定性的辯證法,本身就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麵去理解。所以,辯證法本質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把辯證唯物主義看作是曆史唯物主義的代名詞,是為了透顯曆史唯物主義所內含的辯證法維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

在我看來,“曆史唯物主義”與“實踐唯物主義”也不是兩個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就是曆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不過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又一代名詞。我剛才已經說過,曆史唯物主義內含著辯證法維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所以,它總是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這種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實際上就是通過改變現存事物,使現存世界革命化,而“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馬克思語)。所以,實踐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具有內在的、本質的一致性。把實踐唯物主義看作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又一代名詞,是為了透顯曆史唯物主義所內含的實踐原則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

講到這裏,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馬克思的那句名言了,這就是,“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以現實的人為思維坐標,以實踐為出發點範疇和建構原則,去探討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係,即人與世界的關係,使曆史唯物主義展現出一個新的理論空間,一個自足而又完整、唯物而又辯證的世界圖景。這就是說,曆史唯物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曆史觀,更重要的,是一種世界觀。由於曆史唯物主義內含著辯證法維度和實踐性原則,所以,馬克思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曆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世界觀”,是一種“真正批判的世界觀”。

……

在我的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想簡要概括一下我的演講的中心內容。這就是,馬克思從批判人的生存的異化狀態入手,提出了研究勞動如何在曆史上發生異化,人類如何揚棄異化而獲得解放,每個人如何得到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問題。這樣,問題就轉換了,人類解放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哲學問題。這個問題猶如一條金色的牽引線,引導著馬克思創立了一種新唯物主義世界觀,即曆史唯物主義。

由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所說的一段至理名言,這就是,“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麼,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麵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一個剛剛中學畢業、年僅17歲的青年,似乎為自己寫下了墓誌銘,實際上是為一種新的思想豎起了凱旋門。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崇高的選擇。這個選擇從精神上和方向上決定了馬克思的一生。實現人類解放讓馬克思一生魂牽夢縈,而曆史唯物主義的宗旨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