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英國電影《紅菱豔》的人都會記得片中那雙神奇的紅舞鞋,一個舞蹈演員一旦穿上這雙紅舞鞋,就永遠無法停下自己的舞步。楊耕說,從他踏上哲學這個思想舞台的那一刻起,他就穿上了這樣一雙“紅舞鞋”,哲學使他不停思索、寢食難安。的確,哲學已經融入楊耕的日常生活、思維方式和生命活動之中,構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根和“安心立命”之本。“正是哲學,使我‘看破紅塵’‘看透人生’‘波瀾不驚’‘榮辱不驚’。哲學適合我,我也適合哲學。我與哲學已連成一體,離開哲學我不知如何生存。”楊耕以這樣的話結束了采訪。
其實,生活中的楊耕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總經理。京師出版集團這幾年來持續快速的發展有目共睹,引起出版界、教育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楊耕本人也確實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經營者,2008年被新聞出版總署授予“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稱號,2009年被新聞出版總署授予“中國優秀出版企業家”稱號。可是,楊耕總不願意談工作,總是說這是全體員工努力的結果。據記者所知,自擔任北師大出版社總編輯、社長,北師大出版集團總經理7年來,楊耕從未就工作問題接受過媒體采訪。但明眼人總是能感覺到,在他的管理中,處處體現了哲學的力量。事實上,繁重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外,依然保持學術研究成果不輟,除了驚人的毅力,一位哲學學者處理“矛盾問題”的功力也盡在於此了。
書緣人生——訪楊耕教授
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馮文禮
楊耕,是個一輩子與書打交道的人。
有的人讀書,但不教書;有的人讀書、教書,但不寫書;有的人讀書、教書、寫書,但不負責出書;有的人讀書、教書、寫書、出書,但不負責售書,而楊耕,則集“五書”於一身,他今生注定與書有緣。
在楊耕的書緣人生中,有三個“緣”是他以前連做夢都不會夢到的,那就是他的哲學緣、出版緣、企業緣。雖然這三個“緣”純屬偶然,但卻始終離不開一個“緣”——書緣。用楊耕的話說,就是“書牽引著我,與哲學、出版、企業三者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是偶然結下的這三個“緣”,讓楊耕帶領下的北師大出版集團成為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的最大贏家,一舉捧得圖書獎、先進出版單位獎、優秀出版人物獎三個大獎。
哲學緣
與哲學結緣,對楊耕來說,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1977年,在中學任數學教師的楊耕,曾一心報考數學專業,但由於同一位哲學先行者——陳宗明老師的一次偶然聊天,竟使他“鬼使神差”,改報了哲學專業,走進了安徽大學哲學係。從此,楊耕踏上了哲學這塊神奇的土地,至今仍無怨無悔。
說起這段往事,楊耕現在仍然覺得非常偶然。
楊耕說,在他從事哲學研究的道路上,受三個人的影響最大:汪永祥、陳先達、陳誌良。1986年,汪永祥教授把他領進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攻讀碩士學位,汪老師的學術引導力引導他進入了哲學研究的“快車道”;1988年,陳先達教授把他留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任教,同時被破格推薦免試提前攻讀博士學位,陳老師的思維穿透力引導他走向了哲學的深處;而陳誌良教授的“宏大敘事”能力則引導他在一個新的平台上展開了他的哲學研究。
如果說當年與哲學結緣純屬偶然的話,那麼,隨著一步步走向哲學的深處,天賦加勤奮,讓楊耕收獲了越來越多的哲學研究成果,則成為一種必然。
有這樣一組數據:楊耕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唯物論研究》(日本)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先後出版了《楊耕集》、《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東方的崛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反思》等著作10多部;先後參與、主持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國家級教材6部;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國家級獎7項,其中,與袁貴仁教授共同主編的《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共4卷8冊),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成為17種獲獎的社科類圖書之一。
《理論前沿》發表署名文章認為,楊耕的哲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馬克思哲學的理解途徑,突破了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框架,建構了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係,對於我國哲學體係的改革和建設具有突破性意義”。楊耕自己卻認為,這個評價過高,他實在不敢當。著述豐碩,視野開闊,研究深入,為人謙和,這是學界對楊耕的評價。不僅如此,楊耕還是北京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教育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