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傳媒公信力的客觀評估標準(2 / 3)

“客觀”和“公正”都是新聞傳媒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是新聞傳播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新聞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種職業境界和道德理想。

要堅持新聞傳播的客觀公正,就意味著新聞傳媒及新聞工作者要履行和恪守社會責任,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盡可能客觀地、公正地向他們提供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真實情況的事實信息,決不能拋開社會公共利益,僅憑自身興趣與好惡去摒棄那些不符合其利益要求的新聞事實,任意掩蓋事實真相,或是僅僅去搜羅那些有利於自身利益,能夠證實自家觀點的事實材料。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受眾的認可和尊重,才能獲得公信力。

三、全麵深刻

“全麵深刻”是新聞報道取得良好傳播效果,贏得公信力的重要條件。因為新聞報道隻有全麵深刻,才能給受眾提供認識事物全貌、把握事物內在品質的基礎,同時也才能使受眾在事物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充分地了解其來龍去脈和發展變化,從而做出正確的行動選擇。新聞傳媒要贏得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受眾對新聞傳播內容為其釋疑解惑的程度和能力的評價。也就是說,當受眾對事物不了解,或是了解得不深、不透的時候,如果新聞媒體能夠向他們及時提供可以幫助他們消除疑惑,並能認清其實質的東西,那麼,這樣的媒體自然會得到受眾的信任,其公信力自然也就高。

如今我們的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麵對四處湧流的多元和海量信息,受眾需要新聞傳媒能夠更加及時、充分地為他們提供全麵深刻的報道,以幫助他們去分析、判斷和辨別事物,從而正確地確定自己的思想立場和行動方向。近年來許多揭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深層次問題,反映群眾所關注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的深度報道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就是明顯的例證。

如果新聞報道所提供的東西是支離破碎的、互不關聯的,是表麵化的、淺層次的,受眾從中得不到能夠幫助自己了解事物和把握事物內在品質及其規律性的東西,那麼這樣的新聞傳播顯然就難以得到受眾的認可和歡迎。久而久之,媒體也就會失去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因此,新聞傳播一定要注意講究信息內容的全麵性和完整性,以及思想上的針對性和深刻性,努力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

四、及時有效

新聞傳媒最基本的職能就是每日每時不間斷地向受眾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種關於周圍世界變動情況的新聞信息。而受眾之所以需要新聞傳媒,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於他們從新聞傳播中能夠得到這種新聞信息上的需求滿足。特別是當某一重大事件或突發事件發生,而人們對其情況還一無所知的時候,哪家媒體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最充分的材料發布關於這一事件的有效信息,這家媒體肯定會贏得受眾的認可和尊重,會增強自己對受眾的影響力。自然,受眾對這家媒體的信任度和依賴度也就會得到提升。

因此,對新聞媒體來說,要想贏得受眾,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保證自己的新聞傳播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要盡可能做到重大新聞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布,並通過連續報道的方法,隨時跟進,及時而又充分地進行全方位的報道。如果在受眾急需了解新聞信息的時候,媒體出現“缺位”和“失語”的情況,或者是出現報道遲緩和拖延的情況,那麼就會失去受眾的信任和信賴。

我國媒體在第一時間向廣大受眾及時有效地報道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受到了公眾的好評。這說明要想提升公信力,新聞傳媒就要在報道的及時和有效上下大工夫,這樣才能增強受眾對媒體的信任度、依賴度和忠誠度。

五、有益有用

人們需要新聞傳播,最基本的出發點就在於希望所獲得的新聞信息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能帶來某些利益和好處。可以說,在受眾所接受的新聞信息中,能夠滿足其生存與發展的各種利益需求的內容占有重要位置。換言之,那些與受眾的生存與發展的利益需求緊密相關的新聞信息往往是最受受眾歡迎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公眾急於了解有關地震災區的真實情況,特別是由於各種有關地震傳聞的出現,大家急於知道近期還會不會有破壞性地震發生,這時新聞媒體及時提供了相關信息,遏製了流言的傳播,消除了群眾的疑慮,受到了他們的歡迎,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