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求新、創新的工作。它每日每時都須尋訪和發現新事物,反映和報道新事物。用最新的觀念、最新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報道最新的新聞及各種社會信息是他們的社會責任和職業追求。因此,黨報工作者必須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意識,並努力掌握創新的方式方法,要能夠想人之未想,說人之未說,寫人之未寫。如果你想到的事人家早就想到了,你說的話人家早就說過了,你報道的“新聞”人家早就報道過了,那麼,你的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麵對紛繁複雜、千變萬化的客觀事物,黨報工作者要善於獨立思考、冷靜分析,善於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唯有這樣,才可能形成對事物獨到的認識,才可能從中發現那些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才可能寫出新人耳目,獨具特點,真正屬於自己創造性勞動成果的“獨家新聞”和“首創新聞”。
七、質報與量報
“質報”,指的是那些以新聞報道質量取勝,贏得社會與公眾認可的報紙。這類報紙發行量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是其社會影響力卻要強於那些僅靠發行數量贏得市場的報紙。而“量報”,指的是那些以發行數量贏得市場的報紙。這類報紙在發行量上通常都占有優勢地位,但在社會影響力上不一定很強。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即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不一定是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例如英國的《泰晤士報》,其發行量隻有30萬份,但是其影響力卻遠遠超過發行量高達200萬份的《太陽報》。美國最有影響的《紐約時報》的發行量也遠不及《今日美國報》的發行量。
我國黨報的發行量,總體看許多都比不上一些都市報類的市民報紙。但是從社會影響力看,一般說黨報都還是占有一定優勢。因此,黨報倒不一定非要和那些都市報去硬拚發行量,關鍵在於提高報紙的質量,以內容取勝,以質量取勝。黨報應當通過高質量的新聞報道和優質的信息服務,去贏得讀者的信賴和支持,去發展自己的事業。按照一般規律,凡是在質量上占有優勢的報紙,通常總能保有一定的發行量,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體現出質量與數量的某種統一。我們一些黨報的實踐本身就證明了這一點,許多質量上乘的黨報往往在發行數量上也不會太落後。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些黨報既無數量優勢,也無質量優勢。報紙的質量不行,吸引不了讀者,發行和廣告的數量也上不去,這樣的黨報如何去談影響力,如何去實現事業的發展?
黨報作為主流報紙,關鍵就在於它擁有高端決策話語權,能夠影響主流社會和主流人群,具有主流影響力。而一定的發行數量是保證黨報發揮主流影響力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的黨報連起碼的發行基數都保證不了,那麼它就無法在社會上和公眾中發揮主流影響力,這樣的報紙恐怕很難說它是主流報紙。現在,一些已在社會上打開市場、站穩腳跟的都市報憑借其遠遠高於黨報的發行量提出要爭做主流報紙,要在主流人群中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這種由數量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的趨勢值得黨報深思。
八、主報與子報
這裏的“主報”,指的是黨委機關報,“子報”指的是黨委機關報所辦的包括都市報在內的各種其他報紙。近年來,許多黨委機關報,特別是一些已經組建了報業集團的黨委機關報都辦了一些都市報、生活報之類的報紙,這些報紙,特別是都市報,發行量和廣告量往往都超過主報,經濟效益也大都比主報好,因此,在很多地方的黨委機關報中,特別是在一些以黨報為龍頭組建的報業集團中,出現了“子報供主報”、“小報養大報”的情況。
到底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如何認識報業集團中主報與子報的關係?我想,一家黨報,隻有主報強,才是真正的強,子報辦得再好,主報辦不好,也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黨報。因此,黨報一方麵要始終如一地支持都市報等子報開拓市場,不斷發展,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要加快自身的改革與發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靠自身的優勢來贏得市場,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使自己能夠體麵地維護黨報的尊嚴。當然,主報也可以借鑒子報的一些經驗,利用子報的一些資源,發揮集團報業的整體優勢,去實現黨報的發展。
上述8個關係涉及的是當前黨報工作應當重視和解決的一些主要問題。弄清了這些關係,解決了這些問題,有助於黨報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讀者定位和市場定位,找準自己的主攻方向和運行目標,確定自己的報道方針和經營策略,從而使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真正成為黨、政府和人民群眾都滿意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