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以前,一位名叫喬治的歐洲探險家來到非洲西南部沿海一個叫鯨灣的地方。他在鯨灣附近的納米布沙漠見到了一片極為荒涼的景色:眼前一片黃沙和碎石,一點綠意也沒有。喬治感到十分失望,正準備返回去,忽然,他的眼睛一亮,發現沙地上居然有幾隻“大蘿卜”!
那“蘿卜”生長在寬而淺的穀地中,莖粗一米左右,高僅20厘米~30厘米,頂部像個大木盆。“木盆”邊緣是兩片厚厚的帶狀葉,寬約30厘米,長2~3米,彎彎地垂身兩側。“蘿卜”的生長雖然緩慢,但卻可以連續生長100年以上。因此,被人稱做“百歲蘭”。
冬去春來,百歲蘭的莖年年在加粗,到了開花季節,莖的頂部呈現出鮮紅色的穗狀花序。這種花主要靠風力傳粉,種子則生有“翅膀”,憑借著大風,飛到別處生根發芽。
終生生活在納米布沙漠上的百歲蘭,不僅不怕幹旱,而且還能長出巨大的葉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百歲蘭的根紮得很深,能吸到地下水。納米布沙漠瀕臨大海,來自海上的霧氣落在百歲蘭的葉子上也能成為露水滋潤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