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選派青年致富能手提任“見習”村官。按照每個後進村2名、見習期為一年的原則,先後選派了124名“雙帶”能力強的青年致富能手擔任後進村見習村官,在克服農村青年致富能手直接擔任村幹部引起的一些“水土不服”現象的同時,又極大地調動了後進村現任村幹部的“雙帶”積極性,引發了後進村村幹部“雙帶”富民的“鯰魚效應”,在村幹部和群眾中樹起了學習、追趕的新標杆。

三是選派機關幹部到村任職。先後選派8名優秀機關年輕幹部到後進村任村黨組織書記;同時,先後選派9名35歲以下、近兩年來新提拔進鄉鎮領導班子的年輕幹部到後進村任第一村黨組織書記。

“三種方法”幫規範運行,使後進村運轉正常化。

采取組工幹部結對聯係後進村、縣直單位結對幫扶後進村、開展創建活動等“三種方法”,幫助後進村建章立製,規範運行,使村級管理走上正規化。近兩年來,通過“三種方法”措施,使4個後進村轉化為先進村,2個後進村轉化為中間狀態的村。

一是組工幹部結對聯係後進村。縣委組織部選派機關幹部到後進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重點幫助後進村建強黨組織班子、理順村“兩委”關係、健全村兩委議事辦事規程、融洽黨群幹群關係,使後進村運行規範化。

二是組織縣直單位進行結對幫扶後進村。按照政法部門幫亂村、黨群部門幫落後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涉農部門幫產業村的原則,通過開展“陣地聯建、活動聯辦、困難聯克、黨群聯手”主題活動,先後選派了56個縣直單位與後進村進行結對幫扶,重點幫助後進村規範運行。近兩年來,幫扶單位先後幫扶後進村資金50餘萬元,幫助新建、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5個,建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黨員幹部聯係困難群眾、村兩委聯席會議等製度89項,使後進村運轉逐步走上正常化軌道。

三是開展創建活動。結合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堅持在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中開展“好搭檔”創建活動,進一步凝聚村兩委幹部的戰鬥力,同時,在全縣農村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一步規範村級運行機製,形成製度治村、製度管事的良好氛圍。

“三個優先”幫發展經濟,使後進村轉化有實力保障。

采取優先培育“雙帶”能人、優先政策支持和項目傾斜、優先黨員創業貼息幫扶等“三優先”方式,積極為後進村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與政策支持,提升後進村經濟發展速度,使後進村轉化為先進有經濟實力保障。近兩年來,通過“三個優先”措施,使18個後進村轉化為先進村,3個後進村轉化為中間狀態的村。

一是優先培育“雙帶”能人。組織後進村黨組織書記到縣內一些黨建示範村考察,由一些“明星村”黨組織書記現身說法,並幫助他們建立“1+1”結對幫扶製度。將後進村黨組織書記納入培訓計劃,積極推薦其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培訓,組織後進村黨組織書記參加市場經濟、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領導能力等各類培訓和學習,幫助他們補充所需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工作能力。優先組織後進村青壯年黨員到全縣“三培兩帶兩服務”基地實踐鍛煉。近兩年來,先後共組織40餘人次後進村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赴江蘇華西、山東壽光等地參觀學習,組織100餘名後進村青壯年黨員進行實踐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