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聲中賺巨利,同意退貨不賠錢

在商戰中,企業可以運用假癡不癲這一經營謀略,來與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競爭。在運用“假癡不癲”這一經營謀略時,其目標首先應該是取得我方利益,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去損害別人的利益,即使其中一方不得不作出重大犧牲,整個格局也應該是各有所得。而且,運用“假癡不癲”之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也就是要基於企業的長遠利益。那種短視、勢利及一錘子買賣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上海華實製鞋廠與日本一家株式會社做成一筆布鞋生意。因日方預測失誤,加上海上運期長,布鞋運到日本後錯過了銷售的黃金季節,大量積壓。日方提出退貨,按慣例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原則上卻同意了這一要求。

此事一傳開,中方有關部門及一些國際上的朋友立即嘩然,認為這是自找麻煩。因為那是價值260萬日元的大筆生意呀!但華實製鞋廠還是同意退貨。

後來,中方在出口替代的一批貨時,不但保質保量,而且迅速按時發貨,使日方大賺一筆,救了他們。當然,中方也相應地獲利不少,而且名聲大振,信譽大增。

由此可見,華實製鞋廠不但沒有賠錢,反而由此身價百倍,產品供不應求,而日方某株式會社,經過這次風浪後愈感到華實是個忠實的合作夥伴,提出願當中方在日銷售的總代理。華實的產品全部包銷,一訂就是十年合同,而且還積極向中方提供國際一市場上有關信息,兩家的競爭夥伴關係又加深一層。

佯裝愚蠢,休布蘭後發製人

斯維爾諾夫伏特加酒的經理休布蘭是一位躊躇滿誌的企業家。他在20世紀60年代遭到了沃爾夫施密特釀酒廠全力以赴的進攻。這種進攻,以價格來決定勝負。沃爾夫施密特酒每瓶價格比斯維爾諾夫伏特加便宜一美元。很明顯,市場霸主在受到挑戰時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如果降價,就會損失大量的利潤;如果不降價,那麼它原有的銷售額就會被降價的對手逐漸奪去,結果也是利潤下降。

怎麼辦?休布蘭對沃爾夫施密特釀酒廠的進攻佯裝不知,反而把斯維爾諾夫酒的價格提高了一美元,使它每瓶比沃爾夫施密特酒貴二美元,以。顯示”出他賣的酒確實是一種“更好的”伏特加,讓對手任意降價拋售。然後,休布蘭又推出兩種新牌子酒:一種伏特加的價格和沃爾夫一樣,另一種則比它便宜一美元。

這樣,很快扭轉了局勢,繼續控製了市場而且銷路增加很快,1982年出售733萬箱。而沃爾夫施密特呢?僅賣出126萬箱,為前者的1/6。可見,假癡不癲,後發製人的計策用於商業競爭也頗為奏效。

船王的崛起

商業競爭中,經營者為了掩蓋自己的企圖,常以“假癡”來迷惑眾人,寧可有為示無為,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糊塗裝聰明。經營者以“假癡”來迷惑對手的同時,又以“不癲”來進行決策。

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曾經是流落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窮小子。他幹過人們所不願幹的電報公司的焊接工,還經營過當時許多人所不願涉及的煙草生意。但是正是因為他善於經營那些人們不願經營的業務,才得以使他步入企業家的行列。而他事業的真正繁榮,卻是得益於一場空前的經濟危機。

1929年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使阿根廷經濟墜入深淵,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民生凋敝,百業蕭條。經濟的蕭條讓海上運輸業也在劫難逃。

這時,奧納西斯得知,加拿大國有鐵路公司為了度過危機,準備拍賣產業,其中有6艘貨船。這些貨船在10年前價值200萬美元,如今僅以每艘2萬美元的價格拍賣。他像獵鷹發現獵物一樣,極為神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談這筆生意。

他的這一反常舉止令同行們瞠目結舌。因為當時海運業空前蕭條,老牌海運企業家們避之猶恐不及,而奧納西斯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投資海上運輸,這無異於將鈔票白白拋入大海。許多人都規勸他不要這樣做,有些人甚至還認為他喪失了理智。

奧納西斯裝作毫不在乎的樣子,其實他清醒地看到,經濟的複蘇和高漲終將代替眼前的蕭條。等危機一旦過去,物價就會從暴跌變為暴漲。如果這時候能乘機買下一些便宜物,等價格回升後再拋出去,轉手可得暴利。海運業雖然暫時受到衝擊,但一定有複蘇的一天。因此,他果斷地買下了這些船隻。

果然不出他所料,經濟危機過後,海運業的回升居於各行業之首。奧納西斯買的那些船隻,一夜之間身價陡增。他也借此發家,並且逐漸發展成為海上霸主,成就了他世界船王的美名。

“瘋癲”的印度畫家

據報載,一位印度畫家在比利時國家美術館的畫廊裏展銷自己的作品。這位印度畫家名氣不甚大,雖然每幅畫出價在10-100美元之間,但展銷台前依舊冷冷清清。這時,一位酷愛收藏展品的美國遊客來到了展銷台前,他仔細端詳了半天,覺得其中三幅畫很值得收藏。他一看標價甚低,大喜過望,準備掏錢買下這三幅畫。

印度畫家根據美國遊客的表情,決定以高價出賣這三幅畫。因此,當美國人付款時,他冷冷地索價,要求以每幅250美元成交。美國人對他這種敲竹杠的經營方式很不滿意,不願成交,繼續討價還價。豈料,這位印度畫家氣衝衝地把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眼看著自己喜愛的畫被燒了,覺得很可惜,又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願出多少錢。印度人仍然堅持每幅索價250美元的要求,美國人仍不願意買下。這時,印度人又燒了一幅畫,酷愛收藏字畫的美國人終於沉不住氣了,他乞求印度人不要再燒最後一幅畫。最後,美國人竟以500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它。“假癡不癲”這一計謀的特點是利用對方的心理,視情采取戰術,使對手在喜怒無常的情況下敗於己手。這位印度畫家的表現,表麵上看來是與美國人相衝突,其實是抓住了美國人酷愛收藏的心理,順應這種心理,才有瘋瘋癲癲燒畫的舉動,而且最後,迫使美國人改變主張。

“假癡不癲”之計用於商業經營之中,常常是經營者為了掩蓋自己的企圖,以“假癡”來迷惑眾人,揣著聰明裝糊塗。此計的精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一是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對手讓步。這是假癡不癲在商務談判中經常采用之計。例如有一個人想以2萬美元的價格賣一輛汽車,他向買主們發出信息。許多人前來看貨,其中一位願以1.8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並可預付300元定金,賣主接受了。於是他不再考慮其他買主,可一連等了數天後,買主才來,很遺憾地說明,由於家人的不同意,實在無法買車。同時他還提到他已經調查和比較過一般車價,這輛車實際價值隻值1.4萬美元,何況……,賣主當然非常生氣,因為他已拒絕其他買主,接著他開始懷疑自己,也許市麵上價格確如對方所說。此時他不願再和其他買主接觸,最後一定會以少於1.85萬元的價格成交。表麵看來這個買主很癡,他不能最後決定價格。而這正是以能而示之不能換取同情的手段。他用假出價消除了同行的競爭,取得了購買權。之後才正式討價還價。

對付此種計謀的辦法是:(1)要求對方預付大筆的定金,使他不能輕易反悔。(2)先提出截止日期,逾期不候。(3)查詢買主曆史和為人,警惕有前科者。(4)對於條件過於優厚的待遇,要警惕。(5)交易正式完成前,不要丟掉其他買主的名字、地址。

二是知而示之不知,誘使對方上當。如我國某鋼鐵公司廠址選擇出現的地基問題,一開始國外有關企業和公司事先是知道的,但他們假作癡呆,不提醒我們注意。因為選址的失誤乃是他們有關策略的成功。為了堅固地基,我們隻好買人家積壓待銷的鋼材,一根一根往沙窩裏的打。對這些外國商人的假癡不癲的把戲,必須引起足夠認識。所以,針對這種方法的對策就是一定要把第一手材料拿到手,並且要細致有效,才能夠從容應對變故。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譯文】故意(露出破綻以)使敵人覺得方便(進攻我方),引誘它深入我方,然後截斷它的後援和接應,使其陷入絕境。(敵人搶臘肉而)中毒,便會失去原有的地盤。

【計名由來】

秦朝滅亡以後,各路諸侯逐漸挺進中原。到後來,隻有項羽和劉邦的勢力最為強大。其他諸侯,有的被消滅,有的急忙尋找靠山。趙王歇在巨鹿之戰中,看到了項羽是個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漢相爭時期,當然投靠了項羽。

劉邦為了削弱項羽的力量,命令韓信、張耳率兩萬精兵攻打趙王歇的勢力。趙王歇聽到消息之後,嗬嗬一笑,心想,自己有項羽做靠山,又控製有二十萬人馬,何懼韓信、張耳?

趙王歇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井陘,準備迎敵。韓信、張耳的部隊也向井陘進發,他們在離井陘三十裏外安營紮寨。兩軍對峙,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韓信分析了兩邊的兵力,敵軍人數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拚攻城,恐怕不是對方的敵手,如果久拖不決,我軍經不起消耗,經過反複思考,他定下了一條妙計。他名集將軍們在營中部署。命一將領率兩千精兵到山穀樹林隱蔽之處埋伏起來,等到我軍與趙軍開戰後,我軍佯敗逃跑,趙軍肯定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你們迅速殺入敵營,插上我軍的軍旗。他又命令張耳率軍一萬,在綿延河東岸,擺下背水一戰的陣式,自己親率八千人馬正麵佯攻。

第二天天剛亮,隻聽見韓信營中的戰鼓隆隆,韓信親率大軍向井陘殺來。趙軍主帥陳餘,早有準備,立即下令出擊。兩軍殺得昏天黑地。韓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時一聲令下,部隊立即佯裝敗退,拜且故意遺留下大量的武器及軍用物資。陳餘見韓信敗退,大笑道:“區區韓信,怎是我的對手?”於是下令追擊,一定要全殲韓信的部隊。韓信帶著敗退的隊伍撤到綿延河邊,與張耳的部隊合為一股。韓信對士兵們進行動員:“前邊是滔滔河水,後麵是幾十萬追擊的敵軍,我們已經沒有退路。隻能背水一戰,擊潰追兵。”士兵們知道已無退路,個個奮勇爭先,要與趙軍拚個你死我活。韓信、張耳突然率部殺了回來。陳餘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部隊認為以多勝少。勝券在握,鬥誌已不旺盛,加上韓信故意在路上遺留了大量軍用物資,士兵們你爭我奪,一片混亂。銳不可當的漢軍奮勇衝進敵陣,隻殺得趙軍丟盔棄甲,一派狼藉。

正是“兵敗如山倒”,陳餘下令馬上收兵回營,準備休整之後,再與漢軍作戰。當他們退到自己大營前麵時,隻見大營那邊飛過無數箭來,射向趙軍。陳餘在慌亂中才注意到營中已遍插漢軍軍旗,趙軍驚魂未定,營中漢軍已經衝殺出來,與韓信、張耳從兩邊夾擊趙軍。張耳一刀將陳餘斬於馬下,趙王歇也被漢軍生擒,趙軍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商場智慧運用】

“上屋抽梯”的關鍵是巧設梯子,設梯的方法莫過於以利誘惑。商家之間,可以是用小利引誘對方上鉤,步步誘導,最後斷其後路,逼其就範。對產品來說,可以采取試用的方法,待其感覺到用著方便,離不開時,再提高價格。還可以用一種產品的低價吸引,而用與其相關產品的高價補回。

誘敵深入,斷敵退路,圍點打援,是“上屋抽梯”之計的主旨。企業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如能善於運用此計中“誘敵”的謀略思想,假裝給競爭對手或顧客造成可乘之機,或讓其占便宜吸引顧客了解產品並樂意購買,便可達到擴大銷售,占領市場的目的。

先嚐後買,先送後賣

“先嚐後買”這是一些經營者為吸引消費者,誘發其購買欲,從而達到“先送後賣”的目的的一種推銷方式。

但是,這種推銷方式亦有美中不足之處,就是隻能吸引那些購買目的較明確的人,而無法把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潛在的購買欲望激發出來。

因為就一般人來說,當他還沒有明顯的購買欲望時,他是不太好意思先嚐的。

能否主動“置梯”讓顧客先嚐,讓他不得不買呢?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費洛伊達大街,其熱鬧程度可與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相媲美。一天,中國一個考察團的一行人到此觀光,他們在不經意中走人了糖果店。剛進店門,老板就主動迎來做了一個歡迎的姿勢。

緊接著,未等來人看清店內擺設,一位服務小姐已把一盤精美的糖果捧到了顧客的麵前,並且柔聲曼語地說道:“這是本店特產,清香可口,甜而不膩,免費招待,請隨便品嚐,千萬不要客氣。”

如此盛情難卻,幾位遠方來客自然恭敬不如從命。他們在糖果店裏轉了一圈,並沒有發現什麼非買不可的東西。但又覺得既然免費嚐到了甜頭,不買點什麼也有點過意不去,於是便一人買了半斤糖。

這位店老板的主動“置梯”,在營銷中不能不說是一種周密的手法。

慢中求成,穩中求勝

日本人在洽談業務時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們的“慢”功可謂做到家了。據說和我國一家企業談引進機械設備的項目,拖了5年才達成協議。似乎“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兔子不撤鷹”才感到穩妥,不到最後節骨眼上決不吐口。

還有一次,日本的一個公司與美國的一家公司進行貿易談判。美國素有“速戰速決”的美稱,談判一開始,美方代表發起強烈的攻勢,想逼使日方迅速成交。而日本善於搞“蘑菇戰”,談判期間,一言不發,埋頭記錄,然後返回日本,六星期後,日方派另一批代表來美國進行第二次談判,這些日本人似乎不知道前一輪談判的內容,隻好從頭開始,美方照舊滔滔不絕,日方故技重演,帶著記錄又走了,以後幾次談判日方都是如法炮製,兩年過去了,日方毫無表示,美方不得不認為合作無望,哪知日方的決策代表團突然來到美國,作出決策,弄得美方措手不及,十分被動。日本以“蘑菇戰”拖垮對方,控製了整個洽談的大權,結果慢中求成,穩中求勝。

吊胃口,架好梯子待顧客

在商業廣告方麵,“上屋抽梯”的謀略又可以用作製造懸念,增加廣告的誘惑力。1974年的一天,在台灣兩家大報上,同時刊登出一則奇怪的廣告。廣告沒有注明廠名,上端是一幅漫畫式的機車,下端是幾行字:“今天不要買機車,請您稍候六天。買機車您必須慎重地考慮。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車,就要來了。”第二天,廣告繼續刊出,內容隻換了一個字:“請您稍候五天……”第三天,又改為,“稍候四天……”第四天,廣告改為:“請再稍候三天,要買機車,您必須考慮到外型、耗油量、馬力、耐用度等等。”第五天,廣告又變成:“讓您久候的這部外型、衝力、耐用度、省油都能令您滿意的野狼125機車,就要來了。麻煩您再稍候兩天。”此時,消費者的心理,已經被懸念引發得更加衝動了。

第六天,火上澆油:“對不起,讓您久候的野狼125機車,明天就便來了。”

第七天,“野狼”在眾目睽睽之下衝上市場,所向披靡,轟動一時,立即成為暢銷產品。

這一廣告別出心裁,堪稱傑作。其成功之處就在於運用了上屋抽梯的謀略,利用人們好奇的心理,製造懸念,吊住了消費者的胃口,從而擴大了廣告的影響力,使廣告充分發揮出作用。

開拓市場,擴大商品的銷售量,是每個經營者不懈追求的目標。而上屋抽梯的經營謀略卻不是求得以質量在市場取勝,而是投機取巧,在決定市場的機構或人員方麵下功夫,以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