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比計劃時間提前實現了目標,是不是說明計劃對於實現目標一點也不重要呢?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隻以“事業成功為目標”,沒有之前的步驟,相信還是一個學生的孫正義也會被自己的瘋狂想法嚇倒,但是,將目標分解後,他所要做的第一步:成就自己的事業,光宗耀祖,這個目標即使是對當時的他來說也是能夠做到的。而很多時候,實現目標和積極心態其實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當孫正義在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後,在一種積極心態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個目標,於是他的實力因為成功而更加強大,實現後麵目標的信心也會更加充足,使得完成目標與積極心態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要實現後麵的目標就會越來越容易。
這種把目標細化後的小目標,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就是“此目標”,為了要達成主目標常會設定“次目標”,這樣會比較容易完成主目標。心理學家認為,如果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仍達不到大目標,人就會產生懈怠心理。但是,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後分階段逐一實現,那麼每一步的成功都會給人帶來喜悅,繼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目標,而分階段成大事者加起來就是最後的成大事者。所以,設定“次目標”便可較快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能逐步完成“次目標”,心理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小,主目標總有一天也能完成。
紐約有一位63歲的老夫人菲莉西亞非常喜歡步行,每天她都會從自己的家裏步行45分鍾,到老年活動中心。有一次,老年活動中心的人對菲莉西亞開玩笑說:照你這樣走下去,不久你所走的路程加起來可以繞美國一圈了。
這句話提醒了菲莉西亞,她興奮地想:住在邁阿密的女兒生了一對雙胞胎,自己正準備去看女兒和外孫,作為送給外孫的見麵禮,她給自己製定了這樣一個計劃:步行到邁阿密。
就這樣,菲莉西亞懷著愉快的心情,堅定地踏上了從紐約到邁阿密市的公路上。當她拒絕任何幫助到達邁阿密以後,一些記者采訪了她,問她是如何鼓起勇氣步行到邁阿密的。
菲莉西亞夫人答道:“如果你有健全的雙腿,並且可以正常行走,那麼,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真的,我隻是把從紐約到邁阿密之間的這段路看做由一小步一小步加起來的路程。然後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再一步……一步一步地,每走完一步,我就會想:離邁阿密又近了一步,離我的女兒和外孫又近了一步,這樣的成就感也給了我繼續下去的力量和勇氣,於是我一直堅持到了這裏。”
是的,對於正常人來說,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氣的,不僅不需要勇氣,它還給了我們完成剩下目標的勇氣和信心,使人們更快更好的實現後麵的目標。但是這樣微不足道的每一步加起來,累計到一定的程度,我們就會發現微小的一步步加起來也能創造奇跡,菲莉西亞走過的路程不是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了嗎?
每個重大目標的實現,都是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逐漸累加起來的結果。所以,你要順利地、輕鬆地實現遠大美好的未來,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製定每個階段的“短期目標”。這樣,你就可以踏著這些台階,拾級而上,奔向成功的目標了。
人類過去和現在努力已經排除了知識路途中的許多障礙,讓我們繼續努力去排除剩餘的障礙。
——哈佛大學第19任校長 昆西
哈佛心理訓練02: 如何分解目標?
⑴用業績來量化一段段的小目標
如果你的大目標是在一年內推銷出2萬件貨物,那麼製定小目標時,就應該算到平均每天推銷出多多少貨物,除去一些必須休息的時間,保守算下來一天應該推銷出60件;再比如你想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體魄,也需要進行一步步的規劃:每周鍛煉三次,每次鍛煉一個小時。
⑵將每一個小目標都當成大目標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