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積極就是力量——改變命運要學積極心理學(2)(2 / 3)

所以,當你確定了一個目標後,就應該絕不拖延,立即向目標進發,這樣,你遇到的阻力就會越變越小,心態就會越來越積極,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

沃爾特·皮特金在好萊塢時,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個新穎且大膽的建設性方案。這個方案顯然值得考慮,在場的人全被吸引住了,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應該考慮一下,然後討論,再決定是否用這個方案。當其他人還在琢磨這個方案時,皮特金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向華爾街拍電報,以電文熱烈地陳述了這個方案。最後,1000萬美元的電影投資立項就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

雖然這個方案當時吸引了所有在場的人,但是,試想一下,假如他們拖延行動,它就極可能在他們小心翼翼的漫談中自動流產,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諸了行動,並且可以說,因為他的立即行動,那個方案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同。

一個人的行為將會影響到他的態度,行動能夠帶來回饋和成就感,還能帶來喜悅,當一人潛心工作時,他所得到的自我滿足和快樂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替代的。所以,如果你行動了,你就能找到快樂,如果你找到快樂了,就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就會變得更加的 積極。

看了上麵的事例,也許有人會說,我也知道立即行動很重要,可是,如果條件不成熟,行動的結果也是失敗,所以我隻是為了等待更好的更合適的機會。

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而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它代表的是一種逃避和拖延的心理,這種人總是懷有這種念頭:希望事情順利;但願情況能夠好轉;也許沒有什麼大問題;到時候總會有辦法的等等。於是他們總可以找到讓自己拖延下去的理由,隻要說出“也許”、“希望”、“但願”或“可能”這些詞,就能心安理得地給自己找到了不用馬上行動的最好的理由。

然而,我們需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希望”和“但願”都是浪費時間,都是一廂情願的妄想,依靠“希望”、“但願”或者“可能”永遠也無法成功。並且,世間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更沒有人能夠真的做到萬事俱備。如果你隻是坐在那裏等待最佳機會的到來,可能一輩子都要在等待中度過了。許多成功的人在總結經驗時說,問題的解決的辦法往往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如果一味的延遲、愚蠢地去滿足“萬事俱備”這一先行條件,不但辛苦加倍,還會使靈感失去應有的樂趣。古羅馬一位大哲學家曾說過:“想要到達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從行動開始。”所以,不要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未來,而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希望。

及時行動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切實執行自己的創意,以便實現創意的價值。如果不能立即實施,不管創意有多好,都無法有顯著的收獲。

第二:行動的時候不要瞻前顧後,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遇到問題再一步步的來,“萬事開頭難”,隻要勇敢的開頭了,後麵的就都好辦。

生活好比橄欖球比賽,原則就是:奮力衝向底線。

——哈佛學子、美國第32任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

哈佛心理訓練03: 讓自己立即行動起來

⑴立即為自己的目標製定步驟。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年賺10萬的話,那麼從目標明確的那一刻開始,就立刻擬出必須采取的步驟,比如到底哪個可以在一年內賺這麼多錢的項目可供你參考?你是否該自己創立一番事業?自己還缺少什麼資源?並且立即進行那些可以實現的。

⑵給自己製定一個時限和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在兩小時內必須將手頭的文件處理完,不然午休的時間就要用來繼續處理它們。這樣就可以給你自己一定的約束和激勵。

⑶破釜沉舟,切斷所有的退路。古人說得好:置之死地而後生。切斷所有的退路,告訴自己如果不能成功的話就會一無所有,不給自己任何找借口的機會。

4. 微笑效應:動人心魂的魅力

在所有的動物中,惟有人類會微笑,可以說它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