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製度改革進程

激發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目的是要讓人民群眾普遍受到實惠。過去三年的醫改就是按照這個目標進行的,從最需要醫療幫助的廣大人民群眾著眼,去推進改革。

——李克強

中國的醫療保障製度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的醫療保障製度是城鄉分離的,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和發展過程。在城鎮,先後經曆了公費、勞保醫療製度,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和試點階段,全國範圍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確立,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係的探索等階段;在農村,伴隨著合作醫療製度的興衰,努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建設工作,進而對農村醫療保障製度多樣化進行探索與完善。

7.“兩江試點”建立了“統賬結合”的城鎮職工醫療模式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主旋律,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中國醫療保障的製度背景開始經曆重大變化,傳統的醫療保障製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礎。

城鎮基本醫療保障製度改革與財政體製改革、醫療體製改革、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和所有製結構的變化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改革開放各個相關領域改革的進行,醫療保障製度的改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公費和勞保醫療製度主要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前,這裏不作過多說明。

1978年到1998年是醫療保障改革試點的第一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一些企業和地方就已經開始了自發地對傳統職工醫療保障製度的改革探索,如醫療費用定額包幹或僅對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報銷,以及實行醫療費用支付與個人利益掛鉤的辦法等,這些改革實踐的持續發展也為職工個人負擔醫療費用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礎,呈現出一種由公費醫療製度向適度自費製度的過渡。

為了進一步解決醫療保障領域日益突出的問題,1984年4月28日,衛生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公費醫療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積極慎重地改革公費醫療製度,開始了政府對傳統公費醫療製度改革探索的新階段。

首先介入醫療製度改革實踐的是地方政府,主要做法是通過社會統籌這種方式對費用進行控製,例如河北石家莊地區自1985年11月起,先後在六個縣、市開展離退休人員醫療費用社會統籌試點;1987年5月北京市東城區蔬菜公司首創“大病醫療統籌”,這對巨額醫療費用的棘手問題提供了一種比較容易操作的解決思路。

1988年3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由衛生部牽頭,國家體改委、勞動部、衛生部、財政部、醫藥管理總局等八個部門參與的醫療製度改革方案研究並對醫療改革試點進行指導。同年7月,該小組推出《職工醫療保險製度設想(草案)》。1989年,衛生部、財政部頒布了《關於公費醫療管理辦法的通知》,在公費醫療開支範圍內對具體的13種自費項目進行了說明。同年3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體改委1989年經濟體製改革要點》,指出,在丹東、四平、黃石、株洲進行醫療保險製度改革試點,同時在深圳、海南進行社會保障製度綜合改革試點。

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吉林省四平市率先進行了醫療保險試點,重慶市璧山縣也參照試點方案進行了改革的一些嚐試。1990年4月,四平市公費醫療改革方案出台;1991年11月,海南省頒布了《海南省職工醫療保險暫行規定》,並於1992年起施行;1991年9月,深圳市成立醫療保險局,並於1992年5月頒布了《深圳市職工醫療保險暫行規定》及《職工醫療保險實施細則》。1994年,國家體改委、財政部、勞動部、衛生部共同製定了《關於職工醫療製度改革的試點意見》,經國務院批準,在江蘇省鎮江市、江西省九江市進行了試點,即著名的“兩江試點”。

在“兩江試點”的基礎上,199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體改委、財政部、勞動部、衛生部四部委《關於職工醫療保障製度改革擴大試點的意見》,進行更大範圍的試點。

根據統一部署,1997年醫療保障試點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選擇了58個城市,至8月初,已有30多個城市啟動醫改擴大試點。截至1998年底,全國參加醫療保險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改革的職工達401.7萬人,離退休人員107.6萬人,該年的醫療保險基金收入達19.5億元。到1999年被確定為試點地區的58個城市已全部開展了試點工作。

“兩江試點”初步建立了醫療保險“統賬結合”(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模式。這一模式,經過擴大試點社會反應良好。與此同時,全國不少城市按照“統賬結合”的原則,對支付機製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除了“兩江試點”的“三通道式”的統賬結合模式外,統賬結合的具體模式主要有:深圳混合型模式,即對不同類型的人群分別實行不同層次的保險模式,主要包括綜合醫療保險、住院醫療保險、特殊醫療保險三個層次;海南“雙軌並行”模式采取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基金分開管理的辦法,後者用於支付住院費用,並且不能向前者透支,由社會保障局管理和運作;青島“三金”型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建立個人賬戶金與統籌醫療金之間,增設單位調劑金,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單位調劑金和個人賬戶金由企業管理。

8.城鎮職工醫保模式的全麵發展

1998年是城鎮職工醫保發展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是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確立階段。1998年12月,國務院召開全國醫療保險製度改革工作會議,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決定》,明確了醫療保險製度改革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政策框架,要求1999年,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覆蓋全體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製度。以這一文件的發布為標誌,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製度的建立進入了全麵發展階段。

我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建立,為保障城鎮職工身體健康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製度正式實施以來,製度覆蓋麵不斷擴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9.探索城鎮多層次醫保體係

1999年到2006年是城鎮醫療保險製度發展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開始了城鎮多層次醫療保障體係的探索。

第一,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擴容。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建立以來就不斷擴容,增加了不少新的覆蓋人群。如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退役醫療保險暫行辦法》,並規定國家實行軍人退役醫療保險製度,設立軍人退役醫療保險基金,對軍人退出現役後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做出了《關於鐵路係統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該方案引導鐵路係統職工由原來的勞保醫療製度向社會醫療保險轉變。

早在1996年,上海首先出台了“上海市少年兒童住院互助基金”,目前上海有95%以上的在校生和學齡前兒童加入了基金保障係統,有效地減輕了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2004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醫療互助金正式啟動。目前,河北、廣東、江蘇、浙江、江西、吉林、四川等省份都有相應的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