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的昆蟲非蜉蝣莫屬,它的成蟲往往活不到一天,一般隻有幾個小時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蜉蝣成蟲壽命很短,但幼蟲壽命卻很長。
蜉蝣成蟲經過交配,把卵產在水中。幼蟲要變成亞成蟲,必須先在水中生活1~3年,爬出承麵蛻過皮後才變為蜉蝣成蟲。如果把它在水中生活的時間算在一起,壽命還是不短的。
蜉蝣早在3億多年以前就已經出現,是比較古老的昆蟲。世界上的蜉蝣有2000種左右,分布極其廣泛。它身體軟弱細長;頭小,複眼大;兩對翅膜脆弱,極易脫落,足細弱,隻用於停息時攀附,不用於行走。
蜉蝣的稚(幼)蟲一般在日落後羽化為亞成蟲,這時的蟲體與成蟲相似,但由於全身被半透明薄膜覆蓋,使它顯得有些發黯,翅膀暗淡,不活潑,也不能交配。隻有經過最後一次蛻皮,它才成為翅膀透明、色彩較鮮的成蟲,這種現象在昆蟲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成蟲階段,它不吃不喝,主要任務是交配產卵,產卵後就死去。有時大批蜉蝣產卵後死在湖邊,以致道路滑得連車輛都無法通行。蜉蝣卵在水中孵化後,一般蛻皮20~24次,多的達40次。蜉蝣的稚蟲是魚類的美餐。
蜉蝣的成蟲短命的原因在於,它的嘴已經退化,不能再吃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