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蝴蝶為什麼要遷飛?(1 / 1)

蝴蝶漂洋過海時總是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它們為何要興師動眾地進行如此龐大的遷移工程呢有昆蟲學家認為,昆蟲遷飛是為了逃避不良的環境條件,此乃物種生存的一種本能行為。它與遺傳和環境條件有關。與此同時,他們提出兩種假說:

第一種認為:遷飛就是昆蟲對當時不良環境條件的直接反應,如食物缺乏,天氣幹旱、繁殖過盛等等。如大菜粉蝶,如果它寄生的植物不能為它提供美味可口的食物來源,它就會遷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相反,如果它寄生的植物已能滿足它的需要,它就不用遷飛了。

第二種認為:某些環境條件的變化,會影響到昆蟲的個體發育,致使昆蟲發育成為一種遷飛型的成蟲。它們往往在形態、生理狀況和行為方麵與居留型成蟲有明顯的不同。光照周期、溫度、種群密度、食物條件的不同,都可能使成蟲在生理和飛行能力上產生明顯的分化。

但以上兩種假說,並不能解釋眾多種蝴蝶遷飛的現象。如美洲的大斑蝶,每當冬天來臨之前,它們就紛紛結群,從寒冷的加拿大出發,飛到墨西哥的馬德雷山區過冬。來年春天,它們又成群結隊地飛回北方。每當蝴蝶遷飛時,蝶群如行雲一般,遮天蔽日。有人曾測算過遷飛的蝴蝶數量,約有300多億隻。且個個目標明確,直飛目的地,從不開小差。它們每年定期在固定的兩地之間遷飛,不會錯走他鄉。科學家目前仍覺不可思議。

弱不禁風的小小蝴蝶,為什麼有飛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的巨大能量?這股能量是從哪裏來的呢?從動力學角度來看,蝴蝶是飛不了那麼遠的。

蘇聯科學家米哈伊洛夫娜和斯維塞尼戈夫認為,蝴蝶遷飛時使用了先進而節能的“噴氣發動機原理”。某種粉蝶在飛行中有1/3的時間翅膀是貼合在一起的,它們巧妙地利用自己翅膀的張合,使前麵一對翅膀形成一個空氣收集器,後麵一對翅膀形成一個漏鬥狀的噴氣通道。在每次扇動翅膀時,噴氣通道的大小、進氣出氣口的形狀及長度,還有收縮程度都有序地變化著。兩翅間的空氣由於翅膀連續不斷地扇動而被從前向後擠壓出去,形成一股噴氣氣流。一部分噴氣氣流的能量用來維持飛行的高度,另一部分所產生的水平推力則可用來加速。蝴蝶就是用這種“噴氣發動機原理”來漂洋過海的。但它們又是如何操縱這個“噴氣通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