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濤
單位有兩個門,一個正門,一個偏門。本來偏門是正門來著,後來開了現在的正門,原來的正門就成了偏門。
有了正門以後,偏門就被關掉了,隻是在單位出車方便時才開一下。從偏門到正門要繞好大一個彎子,還要經過一條很窄的巷子,每逢上下班,那巷子就堵塞得像一段不消化的腸子,誇張一點就是水泄不通。職工們大都住在靠近偏門的方向,於是就提意見,要求開偏門。
開偏門,方便職工上下班,這事看起來簡單,其實不簡單,因為關偏門,是單位某領導定的,現在又開,似乎這位領導很沒麵子。於是,這事就在領導會上討論一回,討論一回,總也通不過。後來群眾呼聲越來越高,單位才決定在偏門的一扇大鐵門上,開一個小門,每天上下班時間,派一個保安,開半個小時的小門。這既滿足了群眾的要求,似乎也保全了領導的麵子。
因為小門是開在大門上的,步行的人還好,隻要彎腰抬腿就進門了,騎自行車的就比較麻煩一些,可是騎電動車的,就是麻煩一些也很難進去。於是,就有騎電動車的要求保安打開大門,站在一旁的保安總是兩手一攤,或說沒有鑰匙,或說領導不讓。騎電動車的沒辦法,隻好繞一圈走正門。
我是步行的,保安開不開大門與我無關,可是時間長了我發現,每當有單位頭頭騎電動車來時,保安便有鑰匙了,大門也可以打開了。為此,我很有點為普通群眾抱不平。
那天上班,見和我一個辦公室的老朱騎電動車來到門前,老朱問保安,能不能開下大門,時間晚了。保安兩手一攤,沒鑰匙,領導也不讓。老朱無奈,隻好從正門繞去了。
在辦公室見到老朱,我氣憤道,要是見到頭頭,他就給開門了。
沒想到,年輕時很有些個性的老朱,隻是淡淡一笑,這很正常,這很正常。
老朱的話叫我臉上一窘,我自歎弗如。雖說老朱比我大不了幾歲,可修養的差距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