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消化係統(2)(3 / 3)

很多人過量喝酒時感覺不到胃腸道的反應,第二天清醒後才會明顯感到頭痛、胃灼痛、胃痛、胃酸、胃脹、嘔吐、食欲差等急性胃腸炎症狀。這是因為大量飲酒後,肝細胞無法將有害物質乙醛全部處理,而造成急性中毒。

酒後友果嘔吐,最好什麼都先別吃,但要適量喝白開水。因為此時神經反射很大,越吃越吐。酒後醒來最好吃饅頭、麵條等易消化食物,但不宜過飽。暫時別吃肉和油大的蔬菜以及剌激性食物,如冰箱冷藏過久的食物、火鍋、麻辣燙都要暫停。

胃腸道異物

不小心咽進異物,隻要當時未發生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現,就不必過分緊張。如果慌亂之中貿然采取措施可能會使問題更糟。比如催吐有時反而會使異物誤吸人氣管而發生窒息。而吃瀉藥的方法也不可取,因為諸如釘子、義齒等帶尖、鉤的異物,遇到腸管因藥物作用快速蠕動時,很可能鉤到腸壁,甚至引起腸壁穿孔。胃腸道異物的處理方法應根據異物情況區別對待。

1.釘子、義齒、碎玻璃等尖銳帶鉤異物

這些異物很難像一般異物目樣順利排出,必須火速去醫院檢查處置。因為這些異物隨時可能鉤住甚至穿破消化道壁,造成嚴重的消化道損傷。對於吞人較大的異物,如手表等,很可能誤咽時卡在食管或胃的人口處。所以,當患者咽下異物後,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並且有吞咽困難,就應立即停止進食進水,以防異物繼續下落損傷消化道,同時速去醫院檢查,由醫生將異物取出。

2.硬幣、紐扣等普通、型異物

大多情況下,這些異物都能隨胃腸道的蠕動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為防其滯留於消化道,可多給患者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腸道的生理性蠕動,加速異物排出。多數異物在胃腸道裏停留的時間不過兩三天,也有少數經三四周後才有出。每次患者有更都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排出為止!在此期間,患者一旦出現嘔血、腹痛、發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發生,必須去醫院急診治療。若經三四周仍未發現異物排出,則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處置。

(第六節)小腸

小腸是食物消化最主要的場所,是人體消化係統中最長的器官,曲曲折折“盤踞”於人體中下腹部位。《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從中可以知道腸是對食物的第三道力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次力工。如沒有腸的作用,食物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

環狀襞

生理解析

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上端起自幽門,下端續接盲腸。成人腸全長5—7米,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3部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主要由小腸來完成。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大都是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脂肪與多糖以及可吸收的無機離子與維生素等。這些物質經過口腔和胃,變成食糜後進人小腸。然後在膽汁、胰液和腸液的作用下,這些食物轉化為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如單糖、低聚糖與氨基酸、糜微粒,被吸收人血運送到全身。據推測,成人的腸,每日能吸收3000毫升液體、35—55克蛋白質、10—15克脂肪。

曰常養護

(1)腸道屏障主要是由外來的有益菌組成,而其中最重要也最大量的就是雙歧杆菌,占所有腸道有益菌的70%以上。雙歧杆菌能分泌出一種免疫球蛋白,它能阻止細菌、毒素附著在腸膜細胞上,其能力是其他免疫球蛋白的7—10倍。雙歧杆菌的磷酸壁與腸道的黏膜細胞結合,在腸道表麵形成一片生物屏障,阻擋了外來致病物質的人侵。所以,好好地補充雙歧杆菌,保護好腸道的微生態環境。

(2)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分析了10多個國家的人的飲食習慣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食用澱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低。比如,以肉類食物為主食的澳大利亞人,結腸癌發病率是以澱粉類食物為主食的中國人的4倍。所謂澱粉類食物,主要指富含糖類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麥,以及根蓮類蔬菜,如土豆、山藥、薯類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豆類和香蕉等含澱粉比較多的水果。

(3)避免各種剌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時避免吃過5更、過酸、過辣、過鹹、過熱、過冷及過分粗糙的食物。可選用溫和食譜,除去對胃腸黏膜產生不良剌激的因素,創造黏膜修複的條件。食物要細、碎、軟、爛。烹調方法多采用蒸、煮、燉、燴與煨等。

(4)要注意用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中;的溫度夠熱才可進食。微波本身沒有殺菌的能力。

(5)如果發現罐頭食物的容器有所損壞,或罐頭內的食物有異,即應丟棄。

(6)對於隔餐的飯菜和從市場買回來的熟食,須重新熱透再吃。

(7)經常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消滅蒼蠅、蟑螂。

(5)堅持每發生胃腸脹氣時可用以下方法治療:

(1)橘子皮4克,生薑4片,紅棗8顆(剝皮),綠茶一包,水適量。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以中火熬煮5分鍾,濾出湯汁飲服。

(2)麥芽10克,綠茶一包,水適量。將所有材料放人鍋中,以中火熬煮5分鍾,濾出湯汁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