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朔方大地最為黑暗的曆史時期之一。來自大山深處、黃河岸邊的一座美麗小山村——梨花村(中衛南長灘村為原型)的五位同族少男少女,抱著人生的美好理想,到縣城求學。突如其來的“黃河驚變”讓他們各奔東西,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朔方大地最為黑暗的曆史時期之一。來自大山深處、黃河岸邊的一座美麗小山村———梨花村的五位同族少男少女,懷著人生的美好理想,到縣城求學。突如其來的“黃河驚變”讓他們各奔東西,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大哥李占國在梅先生的影響下參加了革命,在求學期間投入抗日洪流,並在反馬、反蔣的戰鬥中逐步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革命戰士,最終成為我黨秘密戰線的高級幹部。
占國的表妹香雪兒,在中學畢業後被保送到北平上大學,學成歸來,在省女師當了一名教師,由於她秉持“非暴力主義”思想,追求平靜安逸生活,最終和青梅竹馬並有婚約的表哥占國分手,但她對兄弟姊妹們的那份情愛始終如一。
二弟李占家在“黃河驚變”中為救兄妹,被馬家軍抓去當兵。他的自尊倔強、拚搏執著使他很快在軍中脫穎而出,並成為抗日英雄。在其之後的步步高升中,他成為一名堅定的國民黨人———省軍法處處長。曆史的陰差陽錯使原本是手足的兩兄弟在國共博弈中成為了對手。後來占家官至將軍,但由於為“忠一不二”思想所累,最終成為腐敗政府的殉葬品。
三弟占民在“黃河驚變”中被強綁入匪,因誤入匪首圈套而殺人,成為他糾結於胸難以解開的心結。為了不辱家族清名,他始終隱姓埋名、獨善其身、堅守道德底線,成為另類土匪。在國難當頭之時,他率領“香山抗日縱隊”伏擊日軍,多有勝績。隊伍被官府收編後,他依然難解心結,不肯下山,自願“牧羊”為民。在蔣家王朝即將覆滅之時,他率領重新回到山寨的“義匪”們投身革命,在後來的剿匪戰鬥中大顯神威。
小妹黃英子是三爺收養的義孫女,在“黃河驚變”中遇到綁匪,幸被內蒙古格格解救,後隨其求學、習武,成為這位女王爺的姊妹。為了擺脫日本人的逼降,她跟隨格格突破日偽軍的圍追堵截,投入了抗日大潮,後成為國民政府“青山遊擊縱隊”的中校副官。國共內戰時,為了給因策反起義而犧牲的未婚夫報仇,她率領複仇隊開展了暗殺活動,與其身為省軍法處處長的二哥占家展開較量。後來,她參加了革命,與三哥占民並肩剿匪,結為連理。
梨花村李氏家族源出西夏王室。千年風雨,遁山為民,但祖訓尤在,家規嚴苛。他們敬老悌幼、抗強憐弱、樂善好施,故而在方圓百裏,頗有口碑。五兄妹雖道路有別、信仰不同,甚至刀槍相見,但他們依然保持著難以割舍的親情,捍衛著家族的榮譽,這使他們常常陷入無端的矛盾糾結和危險、麻煩之中。但無論處境多麼險惡危急,他們始終沒有突破道德底線,始終遵行著“心存仁厚,誌立高遠;愛親友鄰,體恤萬物;強不淩弱,弱不從惡;忠誠家國,誠信與人”的千年祖訓。
小說以真實的曆史史實為背景,將人物的命運融入風起雲湧的曆史大潮之中,是一扇瞭望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朔方大地曆史風貌、人文風俗的窗口;小說以人物的行跡、事件的發生地為經緯將西北地區,尤其是朔方山川、衛寧大地雄渾神奇、旖旎迷人的自然形勝、人文景觀巧妙展現,是一幅讓人流連忘返的塞上美景畫卷;小說以神秘的家族道德傳承,人物不同命運的起伏遭際、性格信仰的衝突激變,深刻揭示了家族民風、人性友誼、親情愛情、信義與榮譽的深刻內涵。
小說人物眾多,個性鮮明,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小說以影視的手法注重場景轉換、情節交錯和人物語言對白的精妙,使整部小說具有強烈的畫麵質感和置身其中的現場動感;小說語言凝練簡潔,對白亦莊亦諧,並加以大量的地方俚語、民謠山歌,具有鮮明的本土氣息。
熟悉的曆史、熟悉的土地、熟悉的人文風俗,自然會讓生活在和熱愛著這片土地的人們多了一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