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奇事發生在1977年11月19日,一艘西班牙貨輪“太子號”正在駛往菲律賓的途中。此時的印度洋洋麵上,風平浪靜。
阿澤非爾正站在眺望台上觀察情況。此時他懶洋洋地舉起望遠鏡,藍藍的天,藍藍的海,一切都是那麼愜意,他正沉浸在大自然賜予的美景中。突然,前方出現一團團水霧,阿澤非爾見後像中了邪一般大喊:“不好了,不好了,颶風來了,颶風來了!”邊喊邊向下爬。
這話就像一枚炸彈一般在船上炸開來,水手們一個個嚇得麵無人色,全無剛才瀟酒悠閑的神情。正躺在船長室休息的康納利船長聽到報告後,感到很奇怪:憑自己多年的航海經驗,這個季節的印度洋上,不應該會有颶風出現。
他疑心重重地爬上船台,舉起望遠鏡,順著阿澤非爾的指向望去。果然,在遠處的海麵上騰起一陣陣水霧,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這分明是颶風的前兆。
康納利立即命令“太子號”在轉舵,加速航行,力圖做好防風準備。“太子號”迅速向那片水霧的左側駛去。就在駛近水霧時,突然傳來雷鳴般的響聲,“劈啪”一聲巨響從船身周圍傳來,一股股熱浪襲向船員們,灼熱難忍。站在船舷的水手們突然叫了起來:“火,火,水起火了。”康納利船長匆匆來到右舷,隻見海麵上火苗亂躥,閃著耀眼的藍光,足有1米多高,且燃得極旺,仿佛有成噸成噸的汽油傾倒在海麵上。海水被燒得氣浪翻滾,不時地衝起一股股氣柱,又如被燒開的粥一般,翻天覆地,熊熊不息。
康納利困惑地道:“這是什麼鬼玩意?真的是火在燒?”阿澤非爾搔了搔腦袋說:“恐怕真是火吧,也許這海底下有油藏,正在冒油呢。”
這時,火勢已向船身蔓延過來,氣浪不時地撲上船來,有幾條稍長的火舌竟已舔到船舷上,滾滾熱浪撩得人臉發燙。
康納利船長趕忙下令,加大馬力,盡快避開這片火海。火苗似金蛇狂舞,大海仿佛在燃燒。“太子號”艱難地躲避著火浪。但這火似乎長著眼睛,拚命的追趕著“太子號”,那幾米高的火苗時不時躥上船來,幸虧船駛得快,要不“太子號”準會被這火點燃爆炸,那後果不堪設想。水手們都不敢在甲板上走動,隻好躲在船艙裏祈求上天保佑。過了許久,“太子號”終於遠遠地避開了火海。
遠離了危險的水手們又重新聚在甲板上,觀看水火相容這一個罕見的景觀,並且為能遇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而祝賀。有人甚至還取出照像機拍攝起來,說是留作紀念。
事後,全世界都知道了印度洋起火的事情,各種猜測也隨之而來。有人說,是海底有天然氣冒出,由於海浪拍擊形成熱堆積,熱堆積到一定程度使水溫達到天然氣的燃點而引起大火。有人說,也許是海底火山活動。更有人說,很可能是外星人在那裏停留,大火和氣浪是他們的飛行器引起的。
這個奇聞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生態環境學家的注意。各國科學家們組成了聯合考查組於 1978年 3月又來到了“太子號”遇險的地方。可是那裏除了空曠的海麵,什麼也沒有。根據“太子號”的航行速度推算,那火海至少有 10海裏方圓,因此應該不會錯過火海的地點。科學家們考察這一海域的海水和海底地質狀況,均未發現什麼可疑之處。結果,考查無功而返。時間過得很快,人們也差不多淡忘了印度洋上的那幕“水火相容”的奇景。
但是1987年,在太平洋上又發生了同一幕情景,這次遇險的是古巴貨輪“雪菲利”號。這次,恰巧貨輪上有個氣象學者搭船,他記下了當時的大氣狀況。科學家們重新對這一奇怪現象進行仔細研究。經過反複實驗後,科學家終於以那位氣象學者的氣象報告中發現了突破口。
原來這一切都是風在幕後作怪。高速的風在掠過海麵時,與海水摩擦,起了電離作用,將水分子電解成氧離子和氫離子,並通過風中的電荷作用,使氫離子發生爆炸,這才燃起了熊熊大火。
當然,這種現象必須借助一定的環境和一定的氣象條件才能發生。而“太子號”和“雪菲利號”剛巧碰上了,其實這對於它們來說,又何嚐不是一件幸事,因為如果當時它們不遇上這“水火相容”的奇景,那麼將會有更可怕的強烈颶風在等待著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