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槍聲大作,子彈呼嘯,機艙變成了戰場。
但是,由於寡不敵眾,從不同方向射來的子彈擊中了這名保安人員。這個勇敢的男人,倒在了血泊中。在激戰中,坐在頭排座位的一名乘客和兩名空中小姐也負了重傷。槍聲、呻吟聲、哭叫聲響成一片,每個人都感到厄運降臨了。
為了躲避子彈,乘客們有的趴在座位上,有的鑽到座椅底下,個個提心吊膽,縮成一團。一名劫機犯大喝道:“都給我坐好,誰也不許亂動,誰動就打死誰!”一邊喊著,這個家夥一邊舉槍鳴槍警告。“啪啪”兩槍,於彈呼嘯著穿透了機艙的頂部,留下了兩個彈孔。不一會幾,擴音器中傳來了空姐顫抖的聲音;“女士們,先生們,請大家坐好,不要亂動,他們是不會傷害我們任何人的。”
由於機艙頂部被打穿,冷空氣從外邊湧入,機艙壓力驟然下降,飛機開始出現失控現象。在兩三分鍾時間裏,飛機陡降,從3萬英尺的高度落到1.4萬英尺,眼看就要墜入大海,機毀人亡。而且由於是低空飛行,加上機身損壞,燃料消耗大,儀表上已出現油料不多的顯示信號。情況萬分危急。
賈拉勒機長趕緊同馬耳他的盧卡機場聯係,請求緊急降落。
馬耳他方麵得知這是一架被劫持的飛機後,不願引火燒身,拒絕了緊急降落的請求,並命令盧卡國際機場關閉了跑道導航燈光。
飛機此時已搖搖擺擺,形勢到了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賈拉勒機長決定強行著陸。
在蒙蒙細雨中,波音737客機於當晚10時16分迫降在盧卡機場上。飛機剛一停穩,馬耳他治安部隊的300名士兵便奉命趕來,團團包圍了飛機。
乘客們逃脫了被摔死的危險,但厄運並未結束。
劫機分子立即同機場控製台用無線電取得聯係。要求馬耳他當局為飛機提供油料,並要機場派一名醫生來。他們同時威脅,如果有任何人接近飛機,他們就要炸掉飛機。
機場官員回答道,補充燃料之事需要向上級彙報,他們無權決定,但可以馬上派醫生登機。幾分鍾後,一位馬耳他醫生登上飛機,隻見機艙地板上躺著兩具屍體,受傷者還在痛苦地呻吟,整個機艙充滿著濃烈的血腥昧。
醫生在兩名駕駛員的幫助下,又是抬又是攙,從機上送下了7名死傷者,其中包括那名被擊斃的劫機分子、倒在血泊中的保安人員和負傷的兩名乘客、兩名空中小姐。據說,這位身中數彈的埃及保安人員後來竟奇跡般地救活了,回國後被授予“英雄衛士”稱號。
被劫客機在盧卡機場降落後,馬耳他當局立即同埃及、希臘、美國、英國、意大利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進行緊急聯係。埃及政府擔心一旦飛機離開馬耳他,就會無法控製事態的發展,因此明確要求馬耳他政府不要給客機加油,不要讓客機起飛。希臘外長打電報給馬耳他政府,表示“支持埃及關於不給加油、不讓客機離開的要求”。美國、英國、意大利也紛紛表示支持這一立場。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這一恐怖行動,主張嚴懲劫機者。
於是,馬耳他總理鮑尼奇迅速趕到盧卡機場,開始同劫機者談判。總理通過機場控製台無線電問:“你們是誰?你們的要求是什麼?”
劫機者聲稱,他們是代表某個“埃及革命組織”,他們這次行動是為了“阿拉伯的正義事業”,“決不是要傷害任何人”,“但是,無論如何,決不放棄劫機而投降”。劫機者惡狠狠地宣布:“你們必須立即給飛機加油,否則,我們就將殺死人質,每隔一小時槍殺一個,直到滿足我們的要求為止。”
鮑尼奇總理婉言拒絕了加油的要求,並規勸劫機者作出明智的選擇。他說:“馬耳他政府同情阿拉伯事業,如果你們放棄劫機,將會得到馬耳他政府的公正對待和諒解!”但劫機者堅決拒絕了勸告,除了一再要求給客機加油外,沒有提出其他任何要求,使談判難以進行下去。
於此同時,美國、希臘、以色列、埃及、利比亞和巴解組織的官員也紛紛趕到機場,試圖從中斡旋,爭取人質獲釋。但是,劫機者拒絕同任何人商談,隻提出要利比亞駐馬耳他大使登機與他們對話。但利比亞大使拒絕登機,隻是在機場指揮塔通過無線電對劫機者講了利比亞政府的態度:“由於機上已發生了流血事件,利比亞政府拒絕接受這架飛機。”隨後,這位大使便走出指揮塔,乘飛機返回利比亞,離開了馬耳他這塊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