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論品德高尚(2 / 3)

一天他們來到一眼水井處。這是一個危險之地,常有野獸出沒、盜匪行劫。身無分文者飲完井水後便一縮胳膊、一伸腿、一躺便熟睡起來;而那個帶著五個第納爾的人,由於害怕被盜,便不敢入睡,總是輕緩地自言自語說:“我該怎麼辦呢?我該怎麼辦呢?”倏然,他的話音傳進那個身無分文人的耳朵,吵醒了他,於是他便問:“某人啊!你出了什麼事嗎?怎麼老是說‘我該怎麼辦’這句話呢?”回答道:“豪爽之士啊!我身帶五個第納爾,在這個危險地帶,你能入睡我卻不能。”那個身無分文的人說道:“那麼你就把這五個第納爾交給我吧!我來為你想辦法。”於是那人便把金幣交給了他。他接過來之後,順手投入井裏,說道:“這樣你就從‘我該怎麼辦’中解脫了出來,你便可放心地歇息、放心地睡眠、放心地行路了,因為一無所有本身就是攻而不克的堡壘。”

長老們一致認為蘇非主義信徒的品質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苦行、順馴、誠實,因此始終如一、不說空話、樂於助人也就十分符合教義了。

達爾維士主張以和為貴,不能為了個人私利與任何兄弟相爭,結為仇敵,而應多為兄弟著想。當受到他們嫉妒時,就應想一想:為什麼兄弟們要比我差呢?當考慮個人利益時,不要存有不良動機,應當克製自己,不要隻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

應當堅持誠實和苦行的原則。對待任何事情都不應三心二意、口是心非、出爾反爾。隻要老實忠厚、不奸不猾,他人也就不會與你為敵。總之,應當堅持真理,不應似是而非。應當誠實可靠,不應奸險刁猾。

孩子啊!你可知道:人若誠實就能化險為夷。即使陷進水中,腳下也會感到堅實有力。假若有誰同你談到頭領們的寬宏大量,即使所談並非符合實際,即使並不能使你信服,你也不必斷然駁回。你應相信誠實與否既不取決於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也同從事的職業無關,而是由至尊至聖的真主所賦予的,是人的稟賦。作為達爾維士應當從誠實的角度去觀察任何事物,決不懼貴怯官。應當表裏一致,心中時刻想著獨一無二的真主。

思想應當保持冷靜,以使邪念的烈火不能燃起。有邪念者,思想往往如火一樣偏激,隻有冷靜的清水,才能熄滅其烈焰。

此外,還應當用克製的牢籠鎖閉自己的物欲和情欲。假若達爾維士不喜歡聽音樂、誦詩詞,在沒有專一敬祈真主的時候,便不會借助音樂、詩詞消磨時光,而任憑邪念之火燃燒,結果憂悶之上更增加了憂悶。什赫·阿裏·讚岡尼⑥(祈真主賜福於他)在晚年時拒絕聽音樂。他說道:“音樂如同清水。有火之處才需要水。水已很多,若再續之以水,隻會把事情搞得更加糟糕和困難。”假如在一個五十人的團體中,隻有一人偏激如火,他不應該給其他四十九人帶來煩惱,而應當盡量保持冷靜,時刻想到其他四十九人。

假若達爾維士沒有高尚的心靈和神學的知識,也應有外表的文明,以便符合其身份。達爾維士應當信仰虔誠、說話和氣、克製情欲、不與人私通,應當心靈純潔、身體潔淨、衣服潔淨。

達爾維士不論旅行或定居,所需物品不過是拄杖、飲水罐、浴罐、纏頭巾、飯碗、拜氈、棉帽、梳子、針線和指甲刀。應當自己縫補和洗衣,並在這兩方麵幫助其他兄弟。

達爾維士應當喜好旅行,但不要獨自一人上路,也不要獨自一人住客店,因為單槍匹馬容易出事。在客店中應多做善事,即主動同人接觸、親近。脫鞋時先脫左腳,穿鞋時則先穿右腳。不要把腰帶甩到別人的身上。休息時應選擇僻靜的角落,在得到允許後才坐下。在跪拜祈禱兩次並向其他人問候之後,其他任何時候,不論進來或出去都不必再向其他人問候了。如若問候也是可以的,隻是應在早晨。

要同好人多交往,不同壞人打交道。不要做無謂的事情,也不要說空話。不要在客店或修道院住得時間太長,以便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在別人不願交談時,不要勉強,應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應遵循一定的禮節,而不是誇誇其談。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違反多數人的意誌,假如所有人都反對你做某件事,就應放棄此事,而不要同他們作對,即使堅持做那件事也並不為錯。對於其他人的小的過錯不要吹毛求疵。

當跪在拜氈上時不要精神散亂,邊祈禱邊想著去逛市場。當從拜氈上站立起來,想去做什麼事,或者穿上衣服想離開時,都應向人們至少向長輩打個招呼。

不要在背著人時撕裂長袍⑦。也不要偷著吃東西,哪怕大家隻有一口麵包,也不要自己偷藏起來。不要隨隨便便給別人起綽號,而應稱呼每個人的名字。不要在眾人麵前誇誇其談。假若誰想穿上或脫掉長袍,都應表示同意,使每個人都來去自由,不致有人撕扯長袍或獨自飲食。應當用從盛器中倒出來的水洗手。不要用腳去踩別人的長袍或拜氈。不要在眾人麵前表現得很急躁。不要隨隨便便占據別人的位置。盡量不給人帶來麻煩。在人們欣賞音樂或不慎撕裂長袍時,不要起身眺望,也不要說什麼話。不要不管場合、時間就手舞足蹈,若大家都在跳舞時則可例外,但是不要跑到別人的身後去跳。

不論達爾維士讚揚你還是褒貶你,你都應表示感謝,還應施惠於他。假若達爾維士贈你長袍,不要說“我不要”而應先接下來,對他致以謝意,然後再還給他。假若你在沿街乞討,有人舍散你一件須縫補或洗滌的衣服,可以不必客氣地將它收下。假若有誰對你的乞討表示厭惡,你可以表示遺憾;假若使你得到滿足,你要當即表示感謝。

你應當辦事公道,而不要強求他人都對你公平——在同成批的達爾維士在一起時,尤應如此處世。他們往往要求別人對自己公正,而不能公正地對待別人。霍臘散的達爾維士便要求別人對自己公正,而不能公正地對待別人;塔伯列斯坦的達爾維士並不強製別人公正地對待自己,但他們也不能公正地對待別人;法爾斯的達爾維士並不強求別人對自己公正,他們卻能公正地對待別人。我聽說蘇非主義者正是首先出現在法爾斯⑧。

達爾維士在年輕時往往遇事煩躁,而到老年時則磨煉得耐心冷靜。到吃飯時不要無故缺席,以使其他人不要因等你而推遲開飯時間。不要在大家還沒吃飯時就伸手去拿麵包,也不要把剩下的麵包再放回去,但統一收回時例外。在分飯的時候不要表現得過分關心。在沒有得到允許時不要擅自吃掉屬於別人的一份。假若由於某種原因不能把飯吃完,不得不放在餐桌上時,要表示歉意。在吃飯時不要滔滔不絕地講話。假若在齋月,不到夜晚開飯時,不能吃飯。

在開齋節時,應進行大淨⑨,身穿進行沐浴的短衣。不要到花剌子模室或伊拉克室⑩進行小淨。不要腳還潮濕時就穿上鞋子或站到拜氈上去,也不要濕著腳站到空地上。即使地麵幹淨也不要這樣做,因為有顏色的東西都不是真正的潔淨。

上麵我所說的這些,就是蘇非主義者認為品德高尚者的條件,以及他們所認為的文明。

友善者需具備以下條件:不要輕易否定蘇非主義者的玄妙之理,也不要追問如何解釋這些玄妙之詞。應把他們的缺點視為特點,比如:視他們的叛逆精神為一種信仰。不要在背後談論他們。對他們的善行應表示敬意,對他們的不滿應予以寬容。在他們麵前時應當衣服整潔、態度恭敬。對從他們衲衣上撕下的碎片?要珍重、要親吻、要舉在頭上,而不要扔在地下。

應當盡可能地多做好事。如果其他蘇非派信士都穿上衲衣,那麼你也應同他們一樣。如果他們欲歡歌交友,那就應當邀請他們一同宴飲,讓他們脫掉衲衣,痛痛快快地歡樂一番,然後親吻每一件衲衣,物歸原主。

假若在他們之間出現分歧,不要添油加醋,造成敵對。一旦發生矛盾,就應回避,不要多話,讓他們自己取得彼此間的諒解。

在蘇非派信士們中間,不承認誰是真主的代理人。如果他說“這是祈禱的時間”,或者說“我正在祈禱”,即是說他不想服從你,在此時他們也不會接受任何人的勸導,即使他在等候啟示。

同他們在一起不要嬉皮笑臉,也不要扭扭捏捏,或者緊皺眉頭,否則會寸步難行。

誰若弄到了美味食品,即使是很少的一點,也要拿給大家,並應抱歉地說:“雖然量很少,但我也不想隱藏起來獨自享受。”如果是甜點心,更應該給每個蘇非主義信徒都嚐一嚐。就這個內容我曾寫過兩聯詩歌。我是苦行的蘇非,你是絕代的女郎,

男男女女無一不被你迷惘。

你的丹唇如“哈勒瓦”?那樣甜蜜,每一個蘇非信徒都可把“哈勒瓦”品嚐。

你隻要做到了我在上麵所說的一切,也就達到了品德高尚、仁慈善良的要求。

具備身體、生命、感覺幾方麵特點的人指使者們(祈真主護佑他們)。他們每個人都有以下三種身份:真主啟示的傳達者、佑護者和學者。這又可從體魄和精神兩個方麵認識:體魄方麵指直觀和認識,精神方麵指知識。

假若你不明白為什麼知識的取得與對事物的認識有關,為什麼知識要高於認識,我可以向你闡述。你可知道:“認識”在波斯文中與“了解”同義。當遇到陌生事物時,便需要“了解”。而“知識”則是一種學問。隻有先分清哪些事物是所熟悉的,哪些事物是陌生的,隻有將陌生的事物逐漸了解,並達到透徹地步,才能深知事物的優點和缺陷,以及程度如何,才叫真正地有了“知識”。

你要知道,知識的內容包括五點:品類、質量、數量、特性、原理,即是指:是什麼、怎麼樣、有多少、什麼性質、何種原因。“是什麼”指的是要了解“什麼人”或“什麼事”,也就是要認識。從“認識”的角度來看,牲畜和人有共同點,即他們都認識自己的敵人和幼子。但是人的知識要多得多。他們不僅僅要了解“是什麼”,還須深究“怎麼樣”、“有多少”、“什麼性質”、“何種原因”等問題。難道你沒有看到當人們把牲畜宰殺後放到火上烤熟後就吃掉嗎?而當人們還沒有把它宰殺掉、還沒有把它放到火上燒烤,便不會真正了解何謂“火”?更不知火有什麼特性!隻有在實踐後,才能具備這方麵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