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直麵壓力,愛拚才會贏(2)(3 / 3)

當然,標語並不是全部,你還可以經常對自己說一些能激勵自己的話,可以把自己偶像的畫報貼在房間醒目的地方,告訴自己一定要趕超他!或者用某個人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你在班級第二,那就告訴自己一定能超過第個!這種目標要設計得比較切實可行,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的話,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學習動力。

當然,上麵列舉的方法僅供借鑒,你是獨特的生命個體,肯定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減壓方法。

其實,我覺得要是找到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壓力自然而然地就會減少很多。如果總是感覺壓力大的話,還可以適當地放鬆放鬆,我個人比較提倡體育運動型的放鬆方式,比如打打球,跑跑步什麼的。這樣能促進大腦的供血和循環,有利於大腦保持比較好的狀態。我不太提倡玩電腦、看電視這些,因為這些方式並不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緩解。同時腰椎、脊椎的一些大的血管、神經如果不適當地通過活動使其通暢,是不能夠使大腦的供氧保持在較高水平的,而人本身的生理結構就造成了人最最適合的是站立和走動。久坐對身體並不好,中醫還有個說法叫“久坐傷氣,久臥傷力”。

無可否認,人是注定要承受各種壓力的。壓力,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流行話題,但繁重的學習壓力並不應使你的生活黯然失色,相反,你應積極樂觀地應對,麵對學習上的壓力不畏懼、不埋怨,用正確實用的方法來為自己減壓,讓壓力推動你學習的發動機高速運轉。

勤學故事:責難和皮鞭造就的大師

沒有家庭的溫暖和長輩的鼓勵,在家庭和學校都放棄了巴爾紮克的時候,他卻抓住了一道學習的曙光,靈活學習,貪婪地吸收知識,並最終在文壇上留下了不朽的貢獻。而我們有父母的殷切期望,有老師的耐心教導,有優越的學習環境,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學習的時光呢?

巴爾紮克是法國曆史上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

他於1799年5月20日出生在法國西部的圖東城。他的父親是個金融家,在政府做官,母親比父親小32歲,對子女漠不關心。所以,巴爾紮克從小就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還經常受到母親的嗬斥。

8歲那年,巴爾紮克被送到一所教會辦的學校讀書。這所學校對學生非常嚴厲,經常進行體罰。巴爾紮克那時候正是調皮的年齡,經常不守規矩,比如排隊行走時,他有時走得慢,有時又走很快,上課聽講也常常走神發愣,所以他挨打的次數特別多。老師看他長得比較胖,學習成績又不大好,就罵他:“這個孩子整天呆呆的,又懶又笨,簡直不可造就。”

巴爾紮克在家裏受到冷淡,在學校裏又受責難和鞭打,無處訴說,漸漸地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幸好他認識學校裏的一個圖書管理員,管理員對他非常好,經常把他叫去,問他有什麼困難,還為他補習功課。有一次,管理員對巴爾紮克說:“你要是喜歡看書,就來找我,我借給你。”

“太好了。我以後會常來借書的。”

從此,巴爾紮克就經常到圖書館借書。雖然年紀小,可他讀書的興趣很濃,哲學、曆史、神學、科學……什麼書都要讀一讀。對文學名著,他更是愛不釋手。教師都沒有看出來,這個看上去很笨的學生,實際上有著極強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巴爾紮克讀書的速度很快,他並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死讀,而是注意抓住書裏的中心內容,著重理解,對於書裏的人名、地名、對話、故事經過,他都記得非常牢固。

就這樣,少年時代的巴爾紮克雖然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又常被學校責罰,可內心世界卻十分豐富。他掌握了許多知識,為日後從事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奧諾雷·德·巴爾紮克(Balzac·Honorede/HonoredeBalzac1799-1850),巴爾紮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讚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人間喜劇》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展示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社會生活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