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
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
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征,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
征,老病不到,卒於家。
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鬱,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
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
而震誌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
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
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
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
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
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為太仆,遷太常。先是博士選舉多不以實,震舉薦明經名士
陳留楊倫等,顯傳學業,諸儒稱之。
永寧元年,代劉愷為司徒。明年,鄧太後崩,內寵始橫。安帝乳母王聖,因
保養之勤,緣恩放恣;聖子女伯榮出入宮掖,傳通奸賂。震上疏曰:
臣聞政以得賢為本,理以去穢為務。是以唐虞俟乂在官,四凶流放,天下鹹
服,以致雍熙。方今九德未事,嬖幸充庭。阿母王聖出自賤微,得遭千載,奉養
聖躬,雖有推燥居濕之勤,前後賞惠,過報勞苦,而無厭之心,不知紀極,外交
屬托,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
昔鄭嚴公從母氏之欲,恣驕弟之情,幾至危國,然後加討,《春秋》貶之,以為
失教。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怨,實為難養。《易》曰:‘無攸遂,在中饋。’
言婦人不得與於政事也。宜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伯榮,莫使往來,令恩德
兩隆,上下俱美。惟陛下絕婉孌之私,割不忍之心,留神萬機,誡慎拜爵,減省
獻禦,損節征發。令野無《鶴鳴》之歎,朝無《小明》之悔,《大東》不興於今,
勞止不怨於下。擬蹤往古,比德哲王,豈不休哉!
奏禦,帝以示阿母等,內幸皆懷忿恚。而伯榮驕淫尤甚,與故朝陽侯劉護從
兄瑰交通,瑰遂以為妻,得襲護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複詣闕上疏曰:
臣聞高祖與群臣約,非功臣不得封,故經製父死子繼,兄亡弟及,以防篡也。
伏見詔書封故朝陽侯劉護再從兄瑰襲護爵為侯。護同產弟威,今猶見在。臣聞天
子專封封有功,諸侯專爵爵有德。今瑰無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時之間,既
位侍中,又至封侯,不稽舊製,不合經義,行人喧嘩,百姓不安。陛下宜覽鏡既
往,順帝之則。
書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劉愷為太尉。帝舅大鴻臚耿寶薦中常侍李閏兄於震,震不從。
寶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國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寶唯傳上意耳。”震曰:
“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書敕。”遂拒不許,寶大恨而去。皇後兄執金
吾閻顯亦薦所親厚於震,震又不從。司空劉授聞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見拔
擢。由是震益見怨。
時詔遣使者大為阿母修弟,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更相扇動,傾搖
朝廷。震複上疏曰:
臣聞古者九年耕必有三年之儲,故堯遭洪水,人無菜色。臣伏念方今災害發
起,彌彌滋甚,百姓空虛,不能自贍。重以螟蝗,羌虜抄掠,三邊震擾,戰鬥之
役至今未息,兵甲軍糧不能複給。大司農帑藏匱乏,殆非社稷安寧之時。伏見詔
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第舍,合兩為一,連裏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