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神秘莫測的宗教文化(6)(1 / 2)

【學習導讀】

伊斯蘭教在我國舊稱“回教”、“回回教”、“清真教”等,是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麥加人穆罕默德所創立的神教。伊斯蘭係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

【學習內容】

一、伊斯蘭教產生與傳播

(一)伊斯蘭教的創立

伊斯蘭教創建於公元7世紀初,創始人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是一位宗教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生於阿拉伯半島麥加,40歲時在麥加宣布自己受到天啟,被安拉選為使者,受命傳播一種新的宗教———伊斯蘭教。622年,由於遭到貴族的反對和迫害,他從麥加遷到麥地那,繼續傳教,並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宗教公社組織。公元630年,他親自率領萬人組成的穆斯林大軍攻克麥加城,並以麥地那為中心,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於麥地那歸真(逝世),葬於麥地那大清真寺。

知識鏈接:麥加

伊斯蘭教有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麥加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地,被稱為第一聖地。城中心的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著名聖寺,是世界各國穆斯林去麥加朝覲禮拜的主要聖地。穆罕默德規定,穆斯林不論身居何處,禮拜時都要麵向麥加聖寺克爾白。中國古代所稱的“天方”,就是今天沙特阿拉伯的聖城麥加。

伊斯蘭教的主要貢獻在於:通過宗教將鬆散的部落文化聯合起來,並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征戰、商業、政治、移民等)使各個地區的文化得以傳播、交流。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西方世界的哲學都由穆斯林的足跡所傳播,並由阿拉伯人進行完善、總結、歸納。830年,哈裏發馬蒙建立了翻譯機構“智慧宮”,從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在“智慧宮”,哈裏發馬蒙為了得到珍貴的典籍,不惜以與著作等質量的黃金作為酬勞。

知識鏈接:穆罕默德的名言

1.學者的墨汁濃於烈士的鮮血。

2.求學是每個男女穆斯林規定的主命。

3.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寶貴的財富;驕傲是最令人難受的孤獨。

4.求學從搖籃到墳墓。

5.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6.修辭中有魔力;知識中有愚昧;詩歌中有哲理。

7.勤儉持家是生活的保障;誠懇待人是明智的表現;善問是治學的決策。

8.有錢拖債是迫害,克扣工資是大罪。

9.寬恕人者愈高貴,虛心者愈進步,施濟者愈富有。

10.人類皆弟兄,無論願意與否。

11.誰有理,就有發言權。

12.胃是百病之府,貪食是百病之根,節食是百藥之首。

13.計劃是最聰慧的理智;謹慎是最堅固的防禦;美德是最高尚的門弟。

14.如果你有兩塊麵包,你要用其中的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1.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路線

唐永徽二年(651年),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曆史上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路線有兩條:(1)絲綢之路(陸路)

即從大食(今阿拉伯),經波斯(今伊朗),過天山南北,穿過河西走廊,進入中原,沿著絲綢之路而傳入。

(2)香料之路(海路)

即從大食,經印度洋,到天竺(今印度),經馬六甲海峽,到我國東南沿海廣州和泉州等地,沿著香料之路而傳入。

2.伊斯蘭教在中國發展

(1)唐五代———播種萌芽時期

公元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傳入中國,傳入的方式和途徑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商人(稱為“蕃商”或“胡賈”)在華經商並留居。唐末,中原地區戰事頻繁,在五代十國尤為劇烈,長江流域以南則相對安寧。於是,伊斯蘭教的中心由西部轉移到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