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中國旅遊文學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劉宋年間山水詩興起,將山水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門類,既開拓了旅遊詩的表現領域,更提高了旅遊詩的藝術品位。謝靈運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著名作家。
北魏出現了酈道元的《水經注》。酈道元在曆年實地勘察的基礎上,廣泛收集各種資料,撰寫出《水經注》,有大量山河景色的描寫,具有非常高的地理文獻和旅遊文獻價值及文學藝術價值。
(四)唐宋:旅遊文學的繁榮時期唐宋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昌盛期,也是中國旅遊文學創作繁榮期。1.隋唐五代旅遊文學旅遊詩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創作的黃金時代。初唐旅遊詩個性鮮明,體例主要是五言、七言律詩,代表作有杜審言《登襄陽城》、王績《野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盛唐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期,出現了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作家孟浩然、王維等)和邊塞詩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等);出現了眾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孟郊等,旅遊佳作不斷。唐代旅遊文賦數量激增,佳作迭出,王勃《滕王閣詩序》、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元結《右溪記》、白居易《廬山草堂記》等皆為古代遊記中的佳作。柳宗元“永州八記”構思新巧,抒情言誌,寫景狀物尤為傳神,更為經典佳作。2.宋代旅遊文學宋代旅遊詞就內容而言,大體上可以分為:抒發旅遊情緒類,如柳永《安公子·遠岸收殘雨》、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等;描繪自然景物類,如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憑吊、詠歎曆史古跡類,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孫浩然《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吳潛《滿江紅·豫章滕王閣》等。宋代旅遊詩數量也特別多,廣泛反映社會生活和山川風物,如歐陽修《豐樂亭遊春三首》、蘇軾《遊金山寺》、黃庭堅《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楊萬裏《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陸遊《醉中下瞿塘峽中流觀石壁飛泉》、文天祥《揚子江》等流傳一時,是公認的優秀旅遊詩作。宋代旅遊文賦較唐代發展更為突出,遊記文學十分普及,篇數猛增,名家名作薈萃,蘇軾、蘇舜欽、歐陽修、範成大、陸遊、朱熹、陸九淵、範仲淹、王安石等佳作不斷,如《赤壁賦》、《石鍾山記》、《滄浪亭記》、《醉翁亭記》、《峨眉山行記》、《入蜀記》、《遊褒禪山記》等等,而且還出現了日記體遊記,如範成大《吳船錄》。
(五)元明清:旅遊文學的持續發展時期
1.元代旅遊文學
元代的代表文學是元曲。旅遊散曲借記事寫景以抒情言誌,語言清新通俗,句型長短參差,佳作如關漢卿《一枝花·杭州景》、白樸《天淨沙·秋》、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旅遊詞不乏佳作,如元好問《遊黃華山》,氣勢磅礴,意境壯闊;薩都剌《百字令·登石頭城》,借景懷古,風格豪邁,氣勢宏大。
2.明代旅遊文學
明代旅遊文學創作十分普及,而且出現了一批旅遊作家,產生了大批作品,如《徐霞客遊記》被譽為“千古奇書”。文學流派、創作群體迭起,使得旅遊文學創作流派紛呈、各具特色。
明代小說創作繁盛,以旅遊為主要或相關情節的小說數量激增,且由筆記小說、短篇小說發展為長篇小說,如餘象鬥《南遊記》、羅懋登《三寶太監下西洋》等,還出現了白話小說,如“三言二拍”中《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施潤澤灘闕遇友》、《程元玉店四代償錢》等作品通俗易懂。
3.清代旅遊文學
清代旅遊文學中詩詞文賦等繼續發展,小說、戲曲與楹聯大量出現。清代旅遊文學具有幾個典型特色:一是明末清初,湧現出一批愛國作家,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創作了許多慷慨悲壯的愛國旅遊詩文;二是清代文學流派意識更為濃厚,爭奇鬥勝,繁榮了旅遊文學的創作;三是旅遊作品更加貼近生活,內容豐富。
鴉片戰爭後,旅遊文學隨時代的變化而發生一些轉變:憂患意識強烈,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如林則徐《出嘉峪關感賦四首》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感;反映海外旅遊的文學作品數量大增,如黃遵憲《日本國誌》、張德彝《航海述奇》、斌椿《乘槎筆記》、康有為《歐洲十一國遊記》、梁啟超《新大陸遊記》、王韜《扶桑遊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