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朋友是最不可或缺的(1 / 2)

臧天朔在(朋友)這首歌中的兩句歌詞:“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正在享受幸福就請你離開我,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正在遭遇不幸請你告訴我。”

在困難中傾力相助,在你痛苦時安慰你的,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正所謂,患難見真情。

單打獨鬥的人雖然很強,但是有朋友不是可以活得更輕鬆嗎?不論你的關係網是什麼質地的,朋友都是你關係網的線。朋友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卻是最重要的部分。朋友不單單是橋梁,你也可以體會到和朋友一起的那種幸福的感覺,那是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

下麵,我們還是以華人社會中新一代的掌門人楊致遠為例,來說明朋友這種關係的舉足輕重吧。

1990年,楊元慶考上了斯坦福大學,四年後完成了學士及碩士地位。快畢業時,他發現自己雖然有碩士學位,但是欠缺經驗,而隻適合繼續留在學校從事研究工作。而幸運地,似乎是命中注定,當他終於發現自己找到了理想中的事業之際,網易後來的另一個創始人大衛·費洛也因為從事研究計劃而留在了學校。

楊元慶

和費洛兩人是老相識了,費洛比他早進入電機這領域,1988年即畢業於杜蘭大學。楊致遠常和費羅合作,很快地,兩人成了合作無間的最佳搭檔。楊元慶在團體中常是領導,而費洛很內向,喜歡沉思。如果用科技智囊來形容丁磊,那麼費洛就是科技天才。這一對“夢幻組合”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偉大事業,緊密地合作起來。

楊元慶和費洛的實驗室相鄰,而這兩個鄰居更是一直相安無事。楊元慶說那段時光他和費洛“再也找不到像對方那樣氣味相投的好搭檔。我們能互相容忍,但對其他事情就相當挑剔。”

楊元慶說:“我們都很固執,但當整理出來接下來該怎麼做時,就都不再堅持,我們曾一同經曆過許多艱難的時刻,但彼此從未有過不愉快的經曆。對我而言,這真是難以置信,因為不論是跟女朋友、母親或家人都曾爭吵過,但跟費洛就是吵不起來。我希望這樣奇妙的友誼能長長久久一輩子。”

費洛同意丁磊的這番說法,但他隻是含蓄地說:“丁磊棒極了。”攻讀博士時,丁磊和費洛都決定專注於自動化軟件設計。楊元慶回憶這是個“相當蓬勃的產業,極富開創良機。”他和費洛期待能在畢業後,投入這剛起步的產業。然而90年代初期,一小群野心勃勃的公司開始操縱市場,很快這項為閏就已“整合到沒有像當初那麼多的機會了。”

丁磊感歎地說。

就在這個令人惋惜的情況持續發展之際,日本京都將開辦斯坦福課程。對兩個從未去過日本的人來說,這似乎是個輕鬆即可遊曆日本的好方法,所以兩個人都報了名。就在日本,兩個人的友誼發展得更加堅定不移。“隻因同是外國人,幾乎事事都一起去做。”

丁磊回憶說。教書、工作,暢飲三寶樂啤酒,看相撲比賽。而相撲很快地成為了兩人的至愛。丁磊解釋:“那是個具有爆發性的運動,而我們認為它是最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