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遇到有個饑餓時說:“我快餓死了,我在想我將怎麼辦?你有什麼建議吧?你能給我什麼建議來解決這個問題嗎?”不會有這種情況,饑餓的人都知道要靠吃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人頸部以下的部分,很少需要每周一百美元來滿足它。而一個人頸部以上部分的消費就沒有限製了。所以我們將怎樣辦呢?我們每天填飽我們的肚子,亦即頭部以下一百美元的部分。我們又怎樣充實我們的心靈,亦即那種不受“價值、賺錢與快樂”限製的部分呢?大部分人都是在意外或偶然的情況下才充實它,例如,在很方便或沒有其他事可做時才這樣做。我們的借口常常是沒有時間。這是可笑的,如果你每天有時間去填飽一百美元的部分,是不是也應該花點時間來充實那幾乎是無價的部分呢?
在許多場合中,我曾經遇到一些沮喪、消極、失敗、憂鬱、破產、以及不快樂的人。這些人屬於消極階層,卻又都不願再充實他們的心靈。他們都迫切需要資料、信息與靈感,但是他們一起拒絕參加研討會或閱讀好書、聽錄音。傾聽這些人的談話真是有趣,也許我應當用“悲劇”這個詞來形容。當我們提到成功的人,並談到他們如何樂觀與積極時,失敗的人會說:“他們的積極與樂觀一點也不值得奇怪,因為他們一年賺五萬美元。如果我一年能賺五萬美元,不消說我也會很積極的。”失敗的人認為成功的人每年賺五萬美元,所以會很積極。這顯然是因果倒置。成功的人所以能每年賺五萬美元。是因為他們有正確的心理態度。可惜的是,空虛的頭腦和空虛的肚子不一樣。要是空虛的也要填滿一些東西才讓主人滿足的話,那該多好。
真的,在每一行業,不論是法律、醫藥、銷售、教學、科學與藝術,那些達到高峰或快達到高峰的一流人物,都是定期自費參加研討會,他們閱讀好書,定期聽錄音,並積極尋求資料、信息與靈感。結果他們一直都在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