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是每一位農民朋友的共同心願。可是,農民怎樣才能真正富起來?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近年來,由於種子、化肥、農藥、地膜、柴油等農資產品的價格,尤其是農忙時雇人幫工的錢都不斷上漲。大家普遍感到,光靠種那幾畝承包地,一年下來,能不虧本貼錢就不錯了,還不如到城裏打一個月工掙得多。於是,年輕些的忙著外出去打工掙錢,還有的兼做些生意。可是,這樣做問題也很多。一是不少人家承包的土地顧不上種,隻能撂荒;二是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一家人分在幾處,老人留在家裏沒人照顧,孩子教育沒人關心;三是現在到城裏打工掙錢,吃的住的用的,花費越來越多,工作難找,有時候還會拿不到錢,甚至受氣;四是很多農村越來越蕭條破敗,城鄉差別越拉越大。
所以,能不能讓種地增加收入,農民能不能全家團聚在家門口掙錢,農村能不能穩定、和諧地繁榮發展,在鄉下能不能也過上城裏人的生活?這是眼下國家、政府和絕大多數農民都在想辦法解決的難題。在破解這些難題的很多辦法裏,創辦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一條好的路子。在浙江、四川、山東、河北等很多省,在甘肅的會寧、靖遠,定西、河西的許多縣,農民們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開辟了一條麵向市場、發展規模化生產、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大家一定會問,什麼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它有哪些特點,它能為咱們農民帶來哪些實惠?這些也正是我們想要給大家介紹的。
一、 新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什麼樣的組織?
(一)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什麼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定義:“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也就是說,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戶,自願聯合起來,通過民主的方式來經營管理,進而幫助農戶增收、給大夥兒謀實惠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合作社的主要作用是為入社農戶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技術、信息服務。
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什麼好處呢?
我們可以看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好比在市場和個體農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能夠較好地實現農民與市場之間的對接,進而實現信息、銷售的暢通。有了這些改變,農民最關心的增收問題就更不在話下,許多事實也充分證明,在同一地區、同一農產品的生產中,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收入普遍高於未加入組織的農戶。
事實說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農民自願組建的,為入社農民及其他農戶提供服務,保護和實現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是連接農戶與市場的紐帶,是傳授生產技術、獲取市場信息的課堂;是貫徹國家惠農政策,政府更好地指導農業、服務農業的新渠道。
(二)專業合作社不同於以前的農業合作社
說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很多不太了解情況的農民朋友和社會各界的人,都不由得擔心,是不是又要回到20世紀50年代的農業合作社,改變土地家庭承包製度?
我們知道,20世紀50年代國家搞“合作化運動”,在農村強製推行農業合作社,把各家各戶的土地、牲畜、農具拿出來歸合作社這個“大集體”來統一管理、使用。50年代末,又發展成人民公社。那時,農村搞的是“統購統銷”、計劃經濟和集體所有製,農民在很多方麵沒有自主權,也就沒有生產的積極性,日子越過越窮。很多地方的農民一年辛苦到頭,從生產隊分到的口糧甚至無法吃飽肚子,更得不到什麼錢。所以,難怪說起合作社,年齡大些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當年的農業合作社,本能地產生一種抵觸情緒。
這種擔心實際上是完全多餘的,現在要搞的新型專業合作社,與過去的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是根本不一樣的。
我們今天所說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自發、自願建立起來的經濟組織。我國農村實行家庭土地承包經營後,雖然使很多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由於一家一戶的生產規模太小,難以產生更好的收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農民的致富問題,更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從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地方的農民又自覺地產生了聯合起來的要求,組織了同類農產品生產、銷售方麵的專業協會,像咱們省的定西,就出現了不少馬鈴薯產銷協會,很多種植馬鈴薯的農民紛紛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