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稱為是一個水球,在它的表麵上有大約四分之三的麵積是海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多的海水是從哪裏來的呢?
起初,人們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原本就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便攜帶有這部分水。隨著地球的不斷變化,這些起初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貯存於礦物和岩石中的水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譬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有大量的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據此,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氣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天體地質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鄰中,無論是距太陽較近的金星和水星,還是距太陽更遠一些的火星,甚至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得天獨厚,擁有如此多的水。科學家們對此說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隕冰國摩擦生熱轉化成彗星水。
有的學者認為,金星、火星和月球上原先也有水,但是由於月球和火星質量太小,引力太小,致使原有的水全部逃逸;火星表麵溫度又太高,也無法維持水的存在。地球由於條件適中,就使原有的水能夠長期保存下來。不能從地球近鄰目前的貧水狀態來推論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
我國學者董妙生提出“大自然存在多四季規律”的假說。按此假說,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億年間,生物圈曾數次周期性地從地球轉移到另一個星球,又周期性地像候鳥回歸那樣循環到地球上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海水的數度幹涸與高漲。用此假說,正可以解決以往“天外來水”說和“地球固有”說都未能解決的難題。
但是,海水到底來自何方,科學的根據並不充足,因此,海水的發源處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