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深海,人們自然會把它同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聯係起來。大家都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植物就不能生長;而沒有植物,動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條件。那麼,在深海裏,常年漆黑一片,應該是不會有生物存在的。美國的一艘深海探測器“阿爾文號”通過對深海進行考察,對以上說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977年2月,“阿爾文號”在東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幾千米深的海下熱泉處發現,這個終年黑暗沒有陽光的世界,其實是一個繁衍生命的沃土,在這裏,生活著許多蛤、貝、白蚌、蟹和紅冠蠕蟲等動物,但其形狀卻與陽光世界裏的有很大區別。這裏的紅冠蠕蟲最長的達2~3米,它用白色外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保護著自己的柔軟身體。它沒有嘴,沒有眼睛,也沒有消化係統,就靠著伸出套管頂端的身體過濾海水中的食物。它的血液裏充滿了富含鐵質的血紅蛋白,因此顯得格外紅。有一種巨蛤足有1英尺長,也是靠著過濾水中的顆粒食物生活。毛茸茸的深水白蚌與陸地上的蒲公英極為相似,好像與僧帽水母有一定的親緣。還有一種象蝦一樣的動物,在眼睛柱柄的末端長著肉冠,用它在岩石上刮取食物。還有樣子象蟹的東西,長著長腿的小蜘蛛,等等。這一切,給科學家們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怎麼給它們分類?它們在沒有陽光的世界裏是怎麼生活的?這些都是未解的謎。
有人曾對這些深海生命的生存條件進行過分析,認為海水經過高溫和高壓,所含的硫酸鹽變成硫化氫,有些細菌就靠著硫化氫進行代謝,靠吸收溫泉熱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動物則靠過濾這些細菌生存,大的動物又以小的動物為食物。就這樣,在沒有陽光的深海世界裏,形成了一條獨特的食物鏈,由此而維持了一係列生命的生存。
如果這一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它給人類的啟示將是極為深遠的:人們一方麵可以發展沒有陽光的世界裏的生物,另一方麵,還可以探索沒有陽光的星球上的生命。但是事情會是這麼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