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操勞自己:活得別太累平靜地對待被別人冷落的日子(3)(3 / 3)

太在乎別人的“評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會使你做事放不開手腳,養成猶豫不決的性格。

假如一個企業家太在乎工人的“眼光”,他就不是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在發獎金時,他會首先考慮到副經理會怎麼想,科長會怎麼議論自己,然後那些老工人會不會認為我不照顧他們,還有門衛會不會認為自己不體貼他。這樣,不調整十幾遍,獎金是發不下去的。如果是個歌手,上台之前就東想西想,一身衣服會換上十來次,最後還是帶著疑惑上場,上場後發現掌聲沒料想的熱烈,心裏又嘀咕上了……這樣的歌手肯定唱不好的。而如果是個外交官,那可能就被人家牽著鼻子走,把自己的國家都給出賣了。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肯定會以失去自我、失去個性作為代價,沒有自我、沒有個性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價值。

與人交往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這樣才能不失自我。一個小職員見到總經理時很可能拘謹得語無倫次,而當他跳出總經理的圈子,就可能是大方自如。當你太在乎別人的時候,你也不知不覺地失去了自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我行我素、對別人反應遲鈍的人卻往往很讓人佩服,隻要我行我素而不侵犯別人,他們總是很受人歡迎的。

實際上,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隻是個人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來到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隻要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的姿態和成果如何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沉。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

做個自由人

“沒事漢,清閑人”即是中國古人富有哲理的處世哲學。自覺追求淡然恬靜,榮辱不驚,毀譽不上心,按自己的原則做人,的確優哉遊哉。人生一世,主觀上不同的追求,決定人們不同的命運。有的人順應己心,淡然恬靜。也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祿,整天考慮別人如何評價自己,活得辛苦、一生疲憊。何不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呢?

在整個社會、人類群體之中,人是很“渺小”的,又是很“高大”的。要盡量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必要時甚至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但在自然之“我”與精神之“我”這對關係中,又應強調精神之“大我”。物質生活貧瘠,精神生活卻該富有。外界有很多有形無形的枷鎖,精神意誌卻是自由飛翔。

莊子說:“澤雉十步一哺,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山雞寧願十步或百步後才能尋到食物,也不願意關在籠中做一隻家雞。帝王雖然神聖,卻沒有什麼好處。西方的“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薩特在他的《蒼蠅》一劇中,借神仙來庇特之口說:“神與國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類是自由的。”薩特和莊子遠隔萬裏,思想上卻不謀而合,都體現了對自由的推崇。

自由本身是創造。自由是意誌上的自由,一個人思想意誌得到了自由,他就能夠煥發出極大的創造力,擦亮思想的火花,就會得到很多的收獲。薩特又說:“一旦自由在一個人的腦子裏爆炸開,上帝對這個人也就無能為力了。”

自由是個性。一個人無論套著多重的枷鎖,隻要他的思想意誌是自由的,他就是一個自由人。一個人有了自由,他就會有獨特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有個性的人彙集起來成為集體,國家和民族肯定是欣欣向榮、蓬勃生機、繁榮昌盛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