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質皺了下眉頭,怪不得郭榮將魏仁輔調出樞密院,原來是皇帝擔心魏仁輔權力過重;由吳廷祚接任樞密使後,郭榮又擔心吳廷祚由此坐大,所以又讓範質、王溥、魏仁輔三人參知樞密院事,為的就是讓他們四人互相牽製,平衡這最高權力。再說了,四個人都是文職出身,在軍界並沒有自己的固有勢力,在柴榮看來,他們四人執掌樞密使最為可靠。
範質歎了口氣,對王溥說道:“齊物(王溥之字),感謝你送來的情報,隻是……老夫如今也調動不了軍隊,看來隻能泣血上奏了!”
王溥連連搖頭,對範質說道:“範公萬萬不可行此下策,這隻會觸怒了皇帝。而且到現在為止,陛下派人去洛陽接人一事尚未公開,說明陛下還心存疑慮,如果範公公然反對,以陛下的脾氣,說不定更會堅定他易儲的決心!”
範質點了點頭,突然他眼前一亮,對王溥鄭重地行了一禮:“多謝王公指點迷津,範某代表諸多忠於先帝的臣子,向王公表示感謝!”
王溥倒有些不好意思,他果斷地避開,沒敢受禮,閑聊幾句後就此告辭。範質心中暗念:陛下派人秘密前往洛陽接人,並不可能帶過多人馬,隻要將陛下的信使暫時扣留,讓陛下此舉無疾而終。等到郭榮咽氣的時候,就是郭信繼承先帝大統的時候!
範質已經想到了一個好幫手,那就是郭信的姐夫董遵誨。這個人忠肝義膽,又手握兵權,關鍵是他對郭威忠心耿耿,對郭信又有救命之恩。這樣的要命時刻,不找他找誰?!
範質很快回到府中,換上小廝的意思,從後門悄悄離開,前往董遵誨府中拜見。也不知道兩人偷偷商議了什麼,反正四更時分,範質這才離開了董府,神情中已然平穩,再不見其中的焦急。
第二日一早,範質麵見郭榮,對他說道:“陛下,前不久我朝李玉為人所惑,進攻蜀國。沒想到卻被蜀將李承勳據險截擊,李玉反被其斬殺。我軍北伐之後,蜀國以趙崇韜為北麵招討使,孟貽業為昭武、文州都招討使,趙思進為東麵招討使,韓保貞為北麵招討使,以六萬兵力,屯與邊境,對我大周虎視眈眈。當地鳳翔軍實力有些單薄,迫切需要加強啊!”
郭榮連連點頭,對這老成謀國之言表示讚賞。他略一思索,對範質說道:“不如這樣,任命永興軍節度使王彥超為鳳翔軍節度使,任命平盧軍節度使李洪義為永興軍節度留後,並兼任京兆府尹。你看如何?”
如果不是範質對郭榮心有怨言,範質絕對要拍掌稱讚。王彥超乃是有名的猛將,將他調來,完全可以掌控鳳翔軍,對抗孟昶。而王彥超在永興軍已經任職三年,將他調走,也可以削除他的根基,讓他失去對永興軍的影響,避免獲得對抗中央的本錢。而接任的李洪義乃是後漢李太後的弟弟,早在郭威起兵之初李洪義就被迫投降,李洪義的根基相對薄弱,沒有多少舊部,所以郭榮放心的讓李洪義主政關中軍政。隻要一紙詔書,李洪義就會失去所有的權力,不會對病重的郭榮造成任何影響。
不過郭榮沒有想到,這李洪義恰恰正是董遵誨與範質看重的大臣,郭威待這家夥不薄,而郭榮對他可就一般了。李洪義也算是知恩圖報的人,在他軍中,有不少人更是郭威的忠實信眾。即便調動他們謀殺郭榮,隻要能拿出合適的理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洪義上任之後,立即下令加強四門戒備,整治城市治安。他調集了大量衙役在門口巡邏,並張貼了不少通緝江洋大盜的號令,其中就有通緝喬蒙的一張畫像。與這些號外擺在一起的,是大筆的金銀珠寶,足以讓人動心!
很快就有人獻上線索,那喬蒙剛剛抵達開封府外的一處皇家莊園——南禦莊,還沒有入城。李洪義立即封鎖消息,並馬上派出信使向範質、董遵誨報告。
兩人聽說喬蒙還沒有入城後頓時長喘了一口氣,董遵誨想範質行禮說道:“範公但請安坐,今夜我就帶人殺過去,將那裏的賊人全都消滅!”
範質點頭應允,低聲說道:“消滅所有的痕跡,裝出是江洋大盜所為!我將在城中擺好酒宴,等著你們勝利的好消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