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八度幸福(2)(1 / 2)

“很抱歉,我實在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第三位年輕人顯得有點窘迫,有點語無倫次。前兩位年輕人看在眼裏,笑在心裏,慶幸少了一位競爭對手。

“但我寧願相信他們不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第三個年輕人頓了頓接著說,“在這危急關頭,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都會挺身而出,又何必非是情侶或兄妹呢?”

聽了這個回答,王海京秘書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過來用力握著第三位年輕人的手,真誠地說:“歡迎你的加入。”

其實這是一道心理測試題,目的是測試應聘者潛意識裏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這也是一個人不加修飾最本真的意識。

是啊,親情溫馨,愛情動人;但是說到底,這些都是小愛,是一己之愛。而相信陌生人之間也能無私奉獻的人,是心有大愛的人。紅十字會是一個公益性組織,最需要的,正是這種心有大愛的工作人員。

而隻有當愛惠及陌生人時,才是大愛。隻有當陌生人之間充滿愛與善意,社會才能變得高度文明更加美好。我們把愛惠及陌生人時,往往,也不知不覺成就了自我。

假如你有兩塊麵包

文/丹闃然

195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年一度的入學考試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忽然,有一道題吸引了所有考生的眼球。這道題是這樣的: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會怎麼做?商學院教授本傑明·格雷厄姆參加了這次閱卷。同學們的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我會留一塊作為晚餐。本傑明批注道:你很節儉。有的說,我會送一塊給乞丐。本傑明批注道:你很善良。還有的幹脆就說“統統吃掉”。本傑明看了莞爾一笑,批注道:你真可愛,我的孩子。

忽然,一個學生的答案磁鐵一般吸引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目光。這位學生用很工整的澄藍墨水寫道:假如我有兩塊麵包,我會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看著這個答案,本傑明的內心無比舒展開來,仿佛有一片藍天白雲在心中冉冉升起。他覺得有太多的話要跟這位學生說,定了定神,他在卷末寫了這樣幾行文字:世人都知道麵包的好,卻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一朵風中搖曳的水仙,能讓疲憊的心靈舒展;能讓忙碌的腳步從容;能讓空洞的目光領略到美的震顫……我可愛的孩子,你小小年紀已經領略到人生的真諦,不為物質所累,堪成大器。

本傑明牢牢地記住了這位學生的名字——沃倫·巴菲特。這一年,沃倫·巴菲特剛好二十歲。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全美最著名的投資學理論專家。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傳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訣竅。兩人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1957年,巴菲特同幾個合夥人籌集了30萬美元的資金,正式跨入股市。他的穩健投資學理念立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30萬元的資金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到2005年,沃倫·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達440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三百多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三百多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這也為巴菲特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巴菲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假如我有兩塊麵包,我會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2008年,巴菲特的個人資產達到了620億美元,一舉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眼中有“水仙”搖曳的人,才能真正成為金錢的主人;而眼裏隻盯著“麵包”的人,則多半眼神暴戾心靈疲憊。

在這個物欲滾滾的碌碌紅塵,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鮮活著一朵搖曳生芳的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