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二(1 / 3)

秋季科學運動法則:1、關注溫度變化:秋天溫差較大,要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避免感冒。秋季早晚氣溫低,人們進行戶外活動時往往穿的衣服較多,待準備活動做完或鍛煉一會兒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而鍛煉後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應該及時回室內脫去汗濕的衣服,用幹毛巾擦身,換上幹衣,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免傷風感冒。

2、及時補充水分:從潮濕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氣候一下子幹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幹燥、口舌少津、嘴唇幹裂、鼻子出血、大便幹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記得是開水,一些含糖甚至無糖飲料,廣大糖友還是離遠一些比較好。

3、運動前需熱身:做好準備活動防拉傷。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係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煉反而成了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多大年紀,在鍛煉之前準備活動都要做,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身體適應了,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

4、合適的場所:慢跑是一種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鍛煉方式,能增強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增強心肌功能。但是在城市中,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煉,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秋季幹燥的氣候,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汙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

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幹淨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5、量力而行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甚至出現運動疲勞或運動損傷。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6、適當補充糖分:如進行長時間的鍛煉,大量出汗還會流失大量的糖分,為了防止低血糖昏倒,出現頭暈、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應,還要飲用適量的糖水。

7、多做有氧運動:糖尿病患者在秋季運動項目選擇上,最好選擇像散步、做操、慢跑、太極拳等這樣的有氧運動;而且在運動強度上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一般宜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中等強度運動。因此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每天堅持運動30~60分鍾,每天1次,每周不少於3~4次。

冬季科學運動法則:1、並發症患者需謹慎: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如果患有膝關節或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的話,建議減少立位行走及跑跳等活動,而采取遊泳、墊上運動為宜。冬季糖尿病人的足部保養非常重要,有時即使是微小的損傷,也可能引起皮膚潰破、壞疽。所以要經常按摩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坐時應抬高足部,以減輕足部壓力,促使局部靜脈血液回流。要穿鬆軟底部的運動鞋,一些糖尿病病人喜歡用熱水泡腳,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避免燙傷。

2、注意腸胃不適:在進行長跑等運動時,容易將冷空氣吞咽進胃腸道,從而引起胃腸痙攣性劇痛或腹脹。因此,為減少吞咽進過多的冷空氣,運動時不宜張口呼吸、嚼口香糖、說笑打鬧等。在進行體育比賽前兩天應少食芹菜、韭菜、大豆、甘薯等纖維及氧化酶含量高的食物,可減免運動時發生的腹脹。一旦腹痛或腹脹難忍,被迫終止運動時,可酌食少量生薑、芥末粉、豆豉、蔥白等具有溫胃散寒作用的食品。

3、小心著涼:要避免著涼,冬季到戶外鍛煉,要適當穿得暖和些,如果風太大,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腫,以免妨礙身體的運動,加重身體的負擔,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運動中間休息時,切記穿上外套,不可任風寒趁渾身毛孔大張之時,侵入體內致病。在鍛煉結束時,如果身上出汗,要擦幹汗水,換上幹軟的內衣。

4、選擇適當的運動場所:不要在冒煙的庭院或街道胡同裏鍛煉,這對健康的損害也是不小的。煙霧、廢氣都會直接損害人體健康,引致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冬日的鍛煉活動宜在大氣汙染輕或無汙染的地方進行,如山穀、溪流旁、樹林草地、空氣清新潔淨的地方,使我們的機體在鍛煉的同時吸入更多的新鮮空氣。

5、避免在惡劣天氣下運動: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煉,這一點對於老年人、體質較弱的人來說尤其重要。此外,在冬天的早晨,由於冷高壓的影響,往往會發生逆溫現象,即上層氣溫高,而地表氣溫低,大氣停止上下對流活動,早晨生活、工業排出的廢氣不能向大氣層擴散,造成室外空氣相當汙濁,能見度大大降低。這時在室外運動就不如在室內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