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男人常常忙得顧不得家,他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為了工作、事業和金錢。而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他們往往認為那是學校的事,隻要把孩子送進一所好學校,那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孩子,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父親,一定要知道:家庭教育始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由於父親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學校代替不了,就連母親也是無法代替的。父親如果因為工作忙,時間少,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問題,而對孩子不管不問,不加約束,順其自然發展,或因貪圖個人享受,嫌孩子拖累,不願花時間和精力去教育,那結果必然是害了孩子。首先,放任孩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耽誤孩子的學業。其次,由於父親的無暇過問,孩子的思想意識、道德行為便缺乏規範,隻要外界誘惑一下,邪惡便會占據其心靈。所以,要想做一個好父親,一定不要因忙而忽視教育孩子,這不僅是家庭的責任,也是父親的社會責任。
1.對孩子來說,父愛是不可缺失的父親,和母親一樣,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做父親的資格了,其實不然,為人父者首先要負起為人父的責任。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總是嚴父慈母,隨著時代的發展,父親不再隻是嚴厲的象征,父愛也逐漸融入了親情。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做父親的往往隻是承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他們忙於工作,忙於掙錢養家,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忽視了自己的責任。他們把孩子推給母親,自己則忙於工作,早晨出門,晚上才回家,因而對孩子的許多情況都不了解。
下麵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冰冰4歲多了,但對父親總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疏離和排斥。據冰冰媽媽說,個中原因可能出在平日裏冰冰和父親接觸的機會太少。從冰冰出生到4歲,冰冰的媽媽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與女兒朝夕相處。由於冰冰爸經常出差,不出差的時候也有很多應酬,因此,經常是女兒睡著了,父親還沒有回來。而早晨呢,女兒還沒有醒來,父親已經出門了,要麼連續幾天或一兩周見不到出差在外的父親。漸漸地,冰冰和父親疏遠了,甚至陌生了。直到有一天,當冰冰推開父親摟在她腰間的那一隻大手,冰冰的父親和媽媽才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冬冬本是個聰明活潑、人見人愛的小男孩,但自從一年前他的父親因工作需要調到外地以後,小家夥的性情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他似乎表現得越來越任性執拗、脾氣暴躁,連媽媽的話也不愛聽了。久而久之,他竟在幼兒園老師的眼裏成了問題兒童。後來,冬冬媽帶他谘詢了兒童心理專家,專家的解釋是:冬冬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失去了太多的父愛,但他還不知道如何表達和排解幼小心靈中的這種不愉快的情感,於是他就選擇了與身邊的成人對抗、攻擊小朋友等方法來引起他人注意。
有關專家研究發現,孩子長期生活在沒有父親參與的家庭環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父愛是母愛無法替代的,男孩子僅僅在母親的撫養下,性格會逐漸女性化而變得缺乏陽剛之氣;即使是女兒,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極端。幼兒園或學校同樣也不能替代父親這個角色,老師給孩子的是一種理智的愛,而父親那種陽剛而厚重的愛,孩子們是無法得到的。
有一位做推銷工作的父親,平時特別忙,周末也不休息,並且很晚才回家,他的兒子很少有機會和他在一起,結果在孩子12歲時老師覺得他說話、打扮、行動都特別像個女孩子,父親還以為是基因出了問題,其實是父愛不足造成的心理上的偏差。
對於女孩子,父親不要打她們,也不要過分親昵,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愛。
當然這種現象也許並不多見,但是,也反映了父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有些做父親的不明白:我整天忙於工作,掙錢供孩子吃喝玩樂,還要怎麼愛他呢?其實,父愛並不隻是體現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精神上和行動上。為了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為人父者謹記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每一位父親都應該懂得:父親是把健康、活力和陽剛之氣帶給家庭的人,男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始終和父親一起,學習如何做一個真正的男人;女孩子的健康發展同樣需要父親,尤其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方麵,父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父親,請多給孩子一點質量時間
什麼是父親與孩子之間的質量時間?
有的父親說:我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數量不多,但我可以在質量上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