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裏說的“官念”,實際上也可叫“管念”,特指當官的理念、領導的理念、管理的理念、當個好官應該樹立的觀念、在領導工作中應該堅持的觀念,而不是一般意義上指的當官的念頭、癮頭、嗜好。每一個從政為官者、管理者都有自己的“官念”“管念”,“官念”“管念”有正誤之分,有美醜之別,有善惡之差,有真假之異,有高低之勢。“官念”“管念”的提升就是對領導、管理的進一步認識,簡而言之,就是對領導、管理的重新定義。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和深刻變革的階段,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新與舊的管理觀念不斷碰撞和融合,而新的管理理念尚未正式確立和形成。在此情況下,許多人的管理理念還處於一種從眾、想當然或者迷茫、模糊、混亂的狀態,由此在領導和管理中難免左右搖擺或固執於某一偏見;許多人一味相信或盲從一些書本或文章中倡導的觀點,而很少去探究其正確性,質疑其可行性,或者不是結合自己單位和組織的實際去靈活掌握和運用,以致在領導和管理工作中,或者僵化保守、死板教條,或者盲目地照抄照搬、自以為是、自以為順應潮流,其實往往走入另一個極端。所以,麵對管理從“以物為本”走向“以人為本”、走向“以知識為本”的深刻轉變,我們必須對領導和管理的各個方麵重新進行思考,對一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理念進行一次認真的梳理和反思,那就是這些理念是否還是正確的?是否適合我們自己的組織和企業?如果要改變,我們從哪裏做起?
我們很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所得來的,由此往往使我們形成一些思維定式。思維定式又稱“習慣性思維”,是指人們按習慣的、比較固定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分析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些固定性、模式性、習慣性思維方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思維定式的形成,一方麵源於一些領導和管理學書籍、文章的反複說教和引導;另一方麵源於一些人表麵上的直觀感覺,長此以往,造成我們大多數人在想問題、辦事情時,想當然地就認為事情就是這樣的或者就應該是那樣的。思維定式一旦形成,人們往往會形成一套特定的觀念,從而局限我們的眼光、思考方法以及我們對外部環境的判斷和決策能力。
思維定式有利於常規思考,但對創新會起到阻礙作用。所以,要實現創新,就要努力打破思維定式。這誠如美國著名企業家福特所說:“人總要受沿襲已久的陳規舊習的支配,這在生活中是允許的,但在管理中是必須排除的惡習。”思維定式是一種格式化的東西,具有隱蔽性、持續性、頑固性等特征。思維定式一經形成,就會如影隨形,緊緊地把你黏住,人在思考問題時,便會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難以看到事物的本來麵目,不僅日漸喪失了分析問題的能力,甚至已不再願意去對問題進行分析……
觀念是思想的外化。如果說實踐是一台機器,思想則是發動機,觀念就是發動機的總開關。思維定式是自然產生的,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需要時時刻刻意識到它的存在以及它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動。特別是作為領導者,領導和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麵麵,需要樹立正確、全麵、科學的適合於己的管理理念。基於此,本書從人們常常倡導的領導和管理方麵等常識性基礎性的問題入手,對許多人都深信不疑、流傳甚廣的觀點提出質疑,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手段去考慮和提出問題,並注重講道理;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進行論證和解釋,突破書本定式,突破經驗定式,突破視角定式,突破方向定式,突破維度定式,力求從另一個方向、獨特的角度去分析這些觀點的局限性甚至是錯誤性,打破固有的領導和管理方麵的思維定式,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各級領導者提供一本開卷有益、掩卷深思的平台。
作者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