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誠相待
“刺兒頭”下屬成疾日久,成因複雜,有的天性如此,有的根深蒂固,要改變他們,並非一日之功。真誠是打開心靈的鑰匙。要使“刺兒頭”下屬敞開心扉,消除疑慮和戒備心理,領導者必須把“真誠”二字貫穿於與“刺兒頭”下屬交往的始終,不僅自己要帶頭與“刺兒頭”下屬真誠相處,還要教育其他下屬不能因為“刺兒頭”下屬行為方式特殊,就將其視為異己,加以疏遠或歧視。要真心實意地關心幫助“刺兒頭”下屬,不能因擔心他們會給自己添亂,故作姿態去安撫或虛與委蛇。在真心愛護他們的同時,更要嚴肅而誠懇地指出其不足,絕不能因其難以接受就姑息遷就。對他們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反複,要有足夠耐心;對其過激言行和冒犯舉動,要表現出大度。
(6)以情暖心
首先,對“刺兒頭”下屬除涉及政治及道德等原則問題外,對其與主流社會相左的生活方式要給予尊重;對其那些與品德無涉、與常人相異的行為習慣及脾氣性格要予以容忍,為他們順利融入正常的交際圈掃除障礙。其次,要真情關愛。及時地指出他們在工作、生活及與人溝通方麵存在的不足,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建議,幫助其改正缺點,重塑自我。最後,要傾情相助。在政治、工作和生活等方麵對“刺兒頭”下屬給予關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力為他們解決實際閑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俗話說:世上沒有焐不熱的石頭。隻要持之以恒,通過領導關心、同事關注、朋友關懷等方式,彰顯善意,傳遞愛心,就能激發“刺兒頭”下屬的感恩之心,催生其反省、上進的動力。
在與刺兒頭下屬相處時還要做到“三不”:一是不能亂方寸。凡事不聽話的下屬都會有衝撞行為和惡語相向,這時你要有涵養,不能被對方的情緒所感染,你是正義,他是非正義的,你要明白自己的目的,你是為了工作,不是為了吵架,不然你就會被動。二是不能報複下屬。下屬再錯畢竟是下屬,你是領導,你不能與他一般見識。他錯了、無禮了,你可以批評、教育,但因此你記恨他、報複他,這就不是一位領導的心胸了。三是不能一味退讓。領導是一個單位的負責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尊嚴,要做到有理有禮有節,不能給人軟弱的形象,該講方法講方法,該硬起手腕一定要硬,不然會無立足之地!
管不好、用不好“刺兒頭”,那絕對是管理者無為。所以,如何管理他們是管理者的“必修課”。實際上,那些“刺兒頭”都不簡單:或能力不一般,或資曆不簡單,恰恰是“能跑的馬”才攪局。正因如此,管理者才有必要馴服“刺兒頭”這匹“烈馬”,使其成為“駿馬”,為我所用。
10庸人不能領導好能人下屬,是嗎
不論是哪一級領導,都可能遇到“能人”下屬,他們或恃才傲物、勢大震“主”,或為所欲為、我行我素,或針插不入、水潑不進。但要開展工作,對這些“能人”下屬既不能姑息遷就,喪失原則乃至人格,也不能以硬碰硬、以毒攻毒,來個魚死網破,更不能與其抱成一團、沆瀣一氣,損害他人、貽害事業。凡此種種,頗令人頭痛。
能人下屬為什麼不好駕馭,不服從領導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下屬認為你不如他,對你所做的事情看不慣,從心裏小瞧你,所以不服從你的指揮;二是下屬認為你限製了他的發展,所以心裏嫉恨你;三是下屬認為你用色眼看人,對你產生偏見。
領導者手下沒有能人可用,往往出不了績效,完不成目標任務;遇到危機,沒有能人撐持、依托,弄不好就要捅婁子、出大事。但手下有能人而管不住,當領導的隻能看能人的臉色行事,這不但十分敗興和窩囊,而且也同樣很危險。有的領導特別是水平不那麼高的領導,因為能人下屬往往不好駕馭,不那麼服從領導,因而嫉賢妒能,選擇放棄不用甚至壓製能人的做法。有些領導擔心能人超過自己,不僅不培養、不舉薦,還千方百計地采取壓製貶損等手段。這樣做既害人,也害己。
許多庸人領導者都有這樣的想法:自己應該成為組織裏麵專業能力最強、水平最高的,絕不能讓任何人超過我,因而用人隻能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能力與自己差不多就擔心不能控製,更不敢用在某些方麵比自己能力強好多倍的人了。這種“武大郎開店”的做法,是一種極其狹隘的想法。
對於控製能力強的人,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策略,流行最廣的就是:製衡。所謂的製衡就是啟用兩股完全不同勢力的強人,並引起他們之間的猜疑甚至博弈,把注意力轉移到同僚身上,而不是自己,從而獲得控製力。這種方法普遍地應用在政治領域,如果應用到單位、企業中,顯而易見的缺點就是內耗損失了絕大多數的能量,大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績效上麵,而是放在各自的勢力上麵了,最終導致人心分散、幫派林立。
領導的高度決定了組織和單位的高度。很多成功者用的人可以同自己比肩,比如劉邦、劉備、李世民等。做領導就要像他們那樣,通過良好的待遇政策和激勵政策,通過給思想、給實惠,調動比你強的專家、人才給你幹工作。一個領導者的水平,不在於他幹了什麼事,而在於他通過什麼人來幹事,不看他有什麼能力,而看他有什麼能人。領導者再有能力,沒有能人,也不是好的領導。就算沒有一點專業能力,但隻要手下有一堆能人,那也是好領導。
對於領導者來說,凝聚力是第一位的。說起凝聚力,很多人都對這個概念很模糊,一般的理解就是要對員工好。如何才叫做對員工好呢,是對員工很客氣?關心員工的生活?工資要比其他的企業高?福利要好?有寬鬆的環境?筆者認為:一方麵要尊重員工,讓員工有一個平等的感覺,這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領導者的關注點應該在20%的關鍵員工,包括能人的身上,這些關鍵的員工不缺少被尊重,不缺少能力,他們需要的是個性化的滿足。比如,有人需要成就感,有人需要升遷的途徑,有人需要好的人文環境,有人需要贍養家人等。關注關鍵員工的需求,領導者就有了凝聚力。問題就在於很少有人會關注人的需求,大多數的領導者隻關注自己賺了多少錢、幹了多少政績、單位今年的業績好不好、員工有沒有盡力等,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單位的發展水平越來越低,業績越來越不好,員工的責任心越來越差。
另一方麵要靠自己的人品、為人處世來凝聚下屬。領導是要用形象說話的。形象就是領導力,形象就是影響力,形象就是說服力。現代管理人認為,領導有兩種權力,一是職位權力,一是個人權力。隻要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領導他人。一個人隻要人品很棒,為人處世也到位,就具備了良好的形象,就有了個人權力,就算專長差一些,照樣可以當領導。這種個人權力的核心有兩個關鍵,第一個是奉獻或者付出。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為下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讓大家有奔頭、有想頭。這樣大家就服從你。二是性格和信念。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性格,下屬也願意跟著你。最可怕的是,領導者既沒本色,也沒技巧,關鍵時刻出不來形象,那就不好辦了。所以,當領導的,不用什麼自己都會,但是你得知道誰會,關鍵時刻讓這會的人給你幹,比你自己幹得還好。這才是主要的。
要讓能人從內心裏折服領導,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欣賞能人
要以欣賞的心態來看待能人。心態好是指心態要平和積極,不要有嫉妒心理,如果有嫉妒心理,就會有許多變形的行為和語言產生,這會大大影響到領導者自身的形象和聲譽。積極的心態是指以欣賞的心態來看待能人下屬,這樣不僅下屬會有自豪感和榮耀感,而且也會積極地把能力都發揮出來,而領導者自身也會受到能人和能人以外的人尊重、信賴和佩服,大家會跟著幹,團結起來,進行開創性的工作,於是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因此說,下屬是能人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有能人要比沒有能人要好得多,因為能人可以做好多工作,而且可以做一般人做不了的工作,解決一般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領導者要看到,能人在有些方麵比自己強、比自己行、比自己能,對這些不但要賞識,而且要虛懷若穀地說出來,對能人本人說,對大家說,對外麵的朋友客人說,還要對上級領導說。這樣,能人會從心裏對領導佩服、感激,領導者自身也會受到能人以外的人尊重、信賴和佩服。
(2)德服能人
領導要樹立威信,暢通政令,首先要靠人格魅力。隻要你能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隻要你能公道正派、襟懷坦蕩,就會產生不怒而威的力量。常言道: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就能無畏,你不畏人,那些心中有私、於人有愧的人就會畏你。崇高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就是無聲的號令,是駕馭“能人”下屬最重要、最有效的策略。能人最佩服的就是那種德高望重、無私無畏的領導。
(3)才服能人
愛才之心人皆有之,即使那些妒才、畏才甚至加害於才的人,在其心靈深處也一定對人才存在著欽佩、敬服之心,隻不過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由愛轉妒、由敬變恨。故而不論是上級還是下屬,對於才能超過自己的人都是既愛且懼的。作為領導,隻要你的才能即使是某個方麵的才能超過“能人”下屬,他就會從內心敬畏你三分。在具體工作中,如果需要“能人”下屬配合或執行,你要對需要決策的事項有意識地加以重視,做到深思熟慮、成竹在胸,尤其是對其可能向你發難的地方,要想好應對之策。這樣,在你向其安排工作、交代任務時,就能先發製人,贏得主動。為此,領導要勤於學習、善於鑽研,在業務上尤其是決策上,真正體現出水平與能力來,讓那些“能人”感到“領導畢竟是領導”。隻要攻破其心理防線,就不難對其實施有效的領導。
(4)關愛能人
對待下屬尤其是對待“能人”下屬,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待之以誠、示之以信,既要尊重其地位,更要尊重其人格,關懷其生活。要點有三:首先,動機要純,要有一顆淳樸之心,而不能把取悅、拉攏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有一顆真誠之心,而不能讓下屬感到你是在作秀,甚至是虛心假意、心懷叵測;再次,要有一顆清醒之心,注意你的身份,方式方法要恰當,把握好“度”。唯其如此,才能不浪費你的感情,不降低你的品格,達到“投桃報李”的效果。
(5)重用能人
能人不能閑著,閑則生怨,閑則生事。要重視能人的見解、能力、關係和技術。多壓擔子,多請教,多聽他們的看法、見解,多給他們交任務、交難事,有意識地鍛煉他們。另外,還要注意培養、教育、幫助能人,幫助他改掉身上的毛病。送能人外出學習、培訓,不斷充電。當條件成熟時,適時推薦提拔使用能人。外麵有什麼單位來挖人,隻要能人感到那裏生活比這裏好,就放鞭炮為他祝賀。這樣的領導,必定會讓人感到是一個開明的領導。
(6)敲打能人
能人本事大,脾氣大,能量大,一旦出了問題,後果會很嚴重。另外,能人毛病多,必須嚴加管束。管理首先就是防止最壞,其次才是追求最好。可以告訴他,領導可以對能人特別關照,但能人絕不可把自己視為特殊人物。能人可以放開手腳幹工作,但任何人都不能破壞規則。領導者對能人可以高看一眼,但能人絕不能對領導頂撞不尊重。另外,不妨多了解掌握下屬的短處、要害,用於管理、駕馭下屬。但這樣做,一定要從工作大局出發,從良好的願望出發,特別要注意運用的形式與“火候”,把事情辦得圓滿周到、不露痕跡,達到警示敦促、敲山震虎的效果,而不能對其人格、尊嚴、威信造成傷害。應當說,這是一把“雙刃劍”,不到迫不得已不可輕易用之,否則,運用不當會使事情變得難以收拾。
(7)智服能人
從古至今,能人下屬往往功高蓋主、財大壓主、權大欺主,作為領導,要始終把能人置於自己的管轄之內,對那些比較蠻橫或軟硬不吃的“能人”,如果采取硬、急的辦法,效果往往不理想。若采取“欲擒故縱”和“冷處理”的辦法來對付,效果往往較好。也就是先不要管他,讓其盡情“表演”,時間一長,必然會露出破綻或引起公憤,他就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孤立地位。這時,領導隻要善於把握時機,以適當方式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就可使其從錯誤中醒悟過來,有所收斂,甚至改過自新、從善如流。不過,這也是一種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的方法,絕不能為了“降服”下屬而任其犯錯誤。
(8)管理能人
有人認為:“一個老虎難管,兩個老虎好管,一群老虎可以像豬一樣管。”這話不算很正確。老虎太多了,往往相互掐架,光處理它們之間的矛盾就會讓你左右為難。因此要注意最好別讓能人紮推兒。雖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但我們也要承認,每個人都有個性、有頭腦,相互之間如果無法在意見、決策上達到一致,合起來的力量就會分散,甚至抵消。隻有人員配置得當,才能同心同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多數情況下,10個人中有那麼一兩位才華出眾者的領導。反之,如果他們都覺得自己高明,誰也不服誰,一個人一個主意、十個人十個主意,到頭來往往是誰說了也不算,不僅是意見不一、眾說紛紜,無法解決,工作難以開展。所以,領導用人不僅要考慮人才的能力,更要考慮人才間的默契和配合,別讓能人紮堆兒。
(9)權服能人
“能人”之所以難管理、難駕馭,關鍵是其擁有某些權力或可仗恃的勢力。如果確實冥頑不化、我行我素,以致影響工作、損害大局,那就要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分散、削弱其權力,瓦解其所倚之勢,減少其“橫”的資本,甚至可以果斷地予以職務或崗位的調整。但采取這種方法要注意三點:一是要理由充足,既讓其心服口服,又要贏得大家的讚成;二是要充分依靠班子乃至上級的力量,不能完全以個人意誌行事;三是要光明磊落、出於公心、益於事業,而不挾私報複,不違紀律原則,不傷眾人感情。
(10)培養能人
組織中如果能人少或沒有能人,領導者的任務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培養能人,造就更多的能人。隻有培養出能人,才說明你是能人,你是比能人更能的人,你能擔任更重要的角色,如果連個能人都培養不出來,那說明你自己隻是小角色,是一個隻會幹活的人,也不能幹成什麼大事,你也難被更高級別的領導看中,難升遷到更高的職位上,或擔任更重要的角色,勝任更重要的工作。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人來做的,你不會做人的工作,隻會做事,一個人能夠做多少事情呢?當然自己組織輸出的人才多,有很多能人到組織以外的係統任職,對你自身和組織來說都是一筆很好的資源,為自身和組織的生存發展創造一種良好的寬鬆環境。領導者一定要有這樣的胸懷。
領導的高度決定了組織和單位的高度。對能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欣賞能人、德服能人、才服能人、關愛能人、重用能人、敲打能人、智服能人、管理能人、權服能人、培養能人。
11對與自己頂牛的下屬一定不能寬恕,是嗎
在日常工作中,不少領導者都遇到過跟自己頂牛的下屬。有的下屬頂撞領導者時,往往“心情激動”,精神緊張,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製,言辭過激。有的領導者也往往針鋒相對,毫不相讓,最後矛盾激化不可收拾。如果針尖對麥芒,處理欠妥,很容易把領導與下屬的關係搞僵,甚至激化矛盾,輕則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影響領導威信,重則影響單位或部門士氣,增加摩擦成本,使工作很難開展,甚至陷入癱瘓。
麵對這種情況,有的領導者認為,下屬與自己頂牛,就是目無領導,一定要針鋒相對,絕不能寬恕,否則,下屬就會得寸進尺,讓領導威信掃地。領導在這樣做是合適的嗎?
下屬頂撞上級,是領導工作中人與人、人與事之間矛盾運動的產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下屬的頂撞處理得當,會對領導形象的樹立、上下關係的改善、單位工作的改進起好作用。處理不當,必然影響領導者自己的威信。所以,如何把下屬頂撞的事情處理好,應是領導者的一項基本功。
下屬之所以敢與領導頂牛,一般來說都事出有因。領導者首先應從自身身上找原因,特別是經常被下屬頂牛的領導,一定要多從自身來反思反問:
①我處事公平嗎?一碗水端平了,別人自然無話可說。如果沒有端平,不平則鳴,下屬有想法,進而鬧情緒,跟你頂牛,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②我了解真相嗎?領導者在批評下屬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如果領導者對真相了解不夠就開機關槍,下屬難免要為自己申辯,領導者就會認為下屬這是不服氣甚至狡辯,這樣話不投機,必然會搞僵關係。
③我關心下屬嗎?下屬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遇到了麻煩、出現了困難時,非常希望領導能體諒和關心他們,哪怕是一句安慰和鼓勵的話也好。如果領導者對下屬麵臨的難題置若罔聞,甚至一味地責備下屬工作不力,就會使下屬心涼,為以後的相處埋下不良種子。
④我作風民主嗎?在弘揚民主的今天,任何獨斷專行的言行都是不得人心的。領導者隻有發揚民主,才能集思廣益,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反之,領導者若自以為是,事事搞個人說了算,這種以勢壓人的專橫作風極易造成下屬頂牛現象的發生。
⑤我以身作則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領導者在會上誇誇其談,冠冕堂皇,說的是一套,會下猥猥瑣瑣,鼠竊狗盜,做的又是一套,威信從何而來?麵對這樣的領導,下屬的頂牛就如弦上之箭,一觸即發。
以上是從領導者自身來說的,但也可能領導者做得再好,也難以避免下屬頂牛,這就需要領導者查明原因,區分情況弄清原委:
①下屬是善意的頂牛。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下屬是從關心集體利益的意願出發,對領導的某個觀點或決策提出不同見解,但由於信息缺失或考慮不周等原因,其意見不可取而他本人又固執己見,此時,領導者就要結合下屬的特點,一方麵,肯定其出發點是好的,另一方麵,針對其意見中錯誤的地方,做好耐心的說服、解釋和澄清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心悅誠服。
②下屬故意找碴兒,無理取鬧,有意頂牛。現實生活中,確有極個別個人利益至上、凡事盡打個人小算盤者,他們一旦達不到個人目的,就會一邊在外麵極盡煽風點火、造謠惑眾之能事,一邊在單位故意給領導出難題,對領導橫挑鼻子豎挑眼,明知自己不對,還要強詞奪理,胡攪蠻纏。對這種人絕不能有絲毫讓步,否則,他就會得寸進尺。領導者必須明白,對這類下屬,有理有節的嚴詞駁斥和嚴肅批評才是可取之策。
③下屬因一時情緒激動而言辭過激與領導頂牛。對此,領導者可以待其情緒穩定之後,再找其促膝談心,化解矛盾。一般來說,這種情緒易激動的人事後還是能理智地看待問題的。這就要求領導者要學會克製和忍耐,對問題進行冷處理,為問題的順利解決留下餘地。
④下屬因情緒低落而與領導鬧別扭產生的頂牛。對此,領導者應找出下屬情緒不佳的根源所在,並滿腔熱情地幫助其解決問題、渡過難關,以情感人。當下屬情緒低落時,作為領導,有責任去了解其當前的處境並幫助其排憂解難、走出困境,從而有效避免下屬頂牛現象的發生。
⑤下屬因有背景而不怕與領導頂牛。所謂有背景,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有後台或靠山,於是狐假虎威;二是自認為資曆深,擺老資格。對待這些人,要心平氣和,把握好言辭分寸,既要有殺傷力,挫其傲氣,也要有彈力,不當眾傷其自尊,促其明白事理,及早收斂,擺正心態。
⑥下屬對領導的不認同。一是對領導者的態度不認同。這是間接的不認同,也是很多人抗拒別人的一個重要原因。領導者說話的內容沒有問題,但是說話的態度讓他接受不了,此時下屬往往會將焦點放在態度上,而忽略說話的內容。二是對領導者的出發點不認同。這是深層次的不認同,也許是某些話語透露出了上司的真實意圖,也許是下屬根據領導的話演繹出了領導的出發點,而這種出發點是下屬難以接受的,於是用頂撞來應對。三是對領導者這個人不認同。這是致命性的不認同,包括不認同領導的為人、能力等,這種不認同早已經產生,隻是在頂撞的時候伴隨著情緒爆發出來。四是對領導者說的內容不認同。這是直接的不認同,領導說的內容讓下屬產生了不滿意、不舒服、不安全等感覺,情緒隨之產生。
現實工作中,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者麵對的都是既定的下級。領導往往既不能選擇你的上級,也不能挑選你的下級。領導者看張三不順眼,就開除他,看李四順眼,就招收進來,這些往往很難做到。上上下下都是公職人員,除非違法犯罪,否則無法變動。單位越大,各種各樣的不同性格、不同人品的人就越多。即麵對既定的下級,麵對頂牛的下級,既趕不走,又沒辦法在短期內改造好,所以,領導隻有想方設法,協調各種各樣的人品和性格。再說了,世界上沒有絕對壞的性格和人品,也沒有絕對好的性格和人品,隻有領導怎麼運用的問題。有本領的領導可以把公認性格很差、不服從管理的人,在某些情況下利用起來,壞事變好事,沒有本領的差勁的領導,可能把一些性格優秀、人品良好的正直之人,在某種情況下運用不當。所以,核心問題就看領導上的運用。所以,麵對不同的下屬,包括愛頂牛的下屬,要多從自身做起,注意寬容。注意方式方法,避其鋒芒,減緩頂牛下屬的狂躁情緒,使之逐漸平息怨氣,為其接受自己的教育和安排創造有利條件。
(1)臉紅也要穩住勁,不能崩場
對於領導者來說,被下屬頂撞自然很尷尬,難免要臉紅、來氣。在這個節骨眼上能不能穩住勁,抑製住衝動,把這個情緒平穩度過去,對任何一位領導者來說都是一個考驗。對於衝撞你的人,切記千萬不能以權壓人、簡單行事,更不能仗勢欺人,淩辱對方,與其對吵對罵,這樣既有損於領導形象,又不能解決問題,相反還會造成劍拔弩張之勢,使事情越鬧越僵。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其鋒芒,以靜製動,以柔克剛。當下屬衝撞你時,要耐心地聽其把話說完,堅持以理服人、以誠待人、以情感人的原則,明事理、析利弊、道緣由,讓其明白領導作此決策的道理,以達成共識;氣不順的多交流、多溝通,努力從其他方麵為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分擔一些憂愁。領導者麵對下屬的頂撞,不隻需要一定的度量和修養,還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每當此時,製造衝突真空、轉移話題、緩和氣氛是當務之急。可用參加會議、安排工作、處理急事等理由,借機離場,製造雙方衝突的時間真空;可用談工作、談家庭、談日常事務來轉移下屬頂撞的話題;可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采用讓個座、倒杯水等以禮報怨的方法來緩和當時的氣氛,力爭使雙方的情緒控製在能夠把握住的範圍內。
(2)靜下心來找原因,不要糊塗
對於一個有頭腦、有思想的領導者,下屬頂撞的事情發生後,盡管有是非曲直、誰對誰錯,但首先是靜下心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把導致下屬頂撞的原因弄明白。隻有原因清楚了,解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但有的領導在這一點上容易犯糊塗,遇到下屬的頂撞後,餘火未熄,餘怒未消,不是在查找原因上用心思,而是在恩怨上糾纏不休,非把責任分出個子醜寅卯不可。這容易造成上下之間的積怨,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領導者應以平和的心態,重點在民主渠道是否順暢、下屬待遇是否公正、工作安排是否得當、單位關係是否融洽、下級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否受到壓抑等方麵找出正確答案,努力使查找的原因準確、全麵。
(3)多拿鏡子照自己,不光怨人
可以肯定地說,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下屬頂撞上級,都能或多或少從領導者身上找到原因。盡管以下犯上使領導有失體麵,甚至下不了台,但作為領導者,則不能一味抱怨下屬的無理,而是要有自責的勇氣和理智,盡快從“窩火”的心態中解脫出來,好好地反省自己,多從自身查找問題。主要是反省自己領導能力的強弱,領導方法是否得當,工作安排是否合理,與下屬思想溝通是否到位,對下屬情況是否了解,解決下屬的實際困難是否真心、到位。隻有以這樣的心態和姿態,才能真正維護和完善領導者自身的形象,改進領導作風,提高領導能力,才能更加有利於以後工作的開展。
(4)主動和解多溝通,不可擺譜
下屬頂撞領導,往往使領導心裏不平,下屬心裏不安。如果不盡快做和解的工作,雙方的感情就會越拉越遠,怨氣會越積越多,思想包袱會越背越重。對此,領導者要樹立主角意識,主動說溝通的頭句話,主動邁和解的第一步。對於需要澄清的事情,要講清情況,說明原因,做好解釋工作;對於雙方有爭議的問題,要誠心征求下屬的意見和建議;對於需要改進的領導作風和領導方法,要向下屬明確自己下一步的改進思路;對於下屬需要解決的困難,要想方設法給予解決;對於屬於自己的失誤則要向下屬做自我批評。主動邁出這一步,領導者要放下官架,要有能伸能屈、能容能忍的大度和敢於向下屬退讓的勇氣。如果心裏憋著氣,架子放不下,即使領導者有溝通的動作、和解的表示,也很難達到溝通、和解的目的。
(5)到了秋後別多事,不記小賬
頂撞上級的下屬普遍有害怕領導過後給自己穿小鞋的擔心,這種擔心有其現實性。有些領導對下屬的頂撞,嘴上說忘,心裏明賬,表麵上沒事,骨子裏記仇,當時風平浪靜,秋後算總賬。有的在下屬評職稱、提職務、加工資等切身利益問題上使倒勁;有的在實際工作中設套子、下絆子;有的甚至用處分、扣薪、停職、下崗等手段借機報複。這種愛記小賬、事後多事的做法,是小肚雞腸的表現、無能的表現、缺乏領導品格的表現。要把下屬頂撞的事情真正解決好,有能力、有魄力、有作為的領導者必定胸中裝大事,心裏想正事,眼睛向前看,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所擾,不為陳年舊賬所困,不為個人恩怨所累。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既輕鬆了自己,又解脫了下屬。
(6)不放棄強硬的懲罰手段
適度寬容讓人感懷,無限寬容則是放縱。對別人的過失也要區分。一種是可原諒的過失,另一種是不可原諒的過失。前者往往出於衝動,後者常常由於品性。對不同的過失,必須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才會進退有據。雖然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但其中也有潑皮、無賴、二流子、“滾刀肉”,他們經常製造事端,目無組織,對他們就不能客氣,不能當老好人,領導該翻臉時就要翻臉,有時候必須采取強硬的懲罰手段。當然,懲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懲罰一個人不是跟他有仇,而是要殺一儆百,因此要抓住反麵典型,選硬茬開刀,以起到震懾作用,此外,這種強硬的懲罰手段不能常用,隻能偶爾為之,要拿捏好分寸和輕重,避免引起激烈反彈。
總之,麵對頂牛下屬這把鎖,開啟的鑰匙就在領導者自己手中。隻要領導者在冷靜觀察、泰然處之中認真分析、巧妙對待、軟硬兼施、剛柔相濟,就一定能駕馭各種各樣的“強牛”。
世界上沒有絕對壞的性格和人品,也沒有絕對好的性格和人品,隻有領導怎麼運用的問題。有本領的領導可以把公認性格很差、不服從管理的人,在某些情況下利用起來,壞事變好事,沒有本領的差勁的領導,可能把一些優秀性格、良好人品的正直之人,在某種情況下運用不當。所以,核心問題就看領導上的運用。
12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就是“不聽話”、“不成熟”, 是嗎
有個性的下屬通常是指那些有棱角、個性強、不大好駕馭的人。在一個單位,最令管理者頭疼的人往往是這些人。他們大多數積極肯幹,有一定才能,但又由於其具有某一方麵的能力或優勢,往往不大容易馴服,容易與領導“較勁”,甚至偶爾給領導製造點“麻煩”,令領導頗感棘手。由此,一些領導者往往以家長式的作風壓製下屬的個性,認為有個性的下屬就是“不聽話”、“不成熟”,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嗎?
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感覺,有的人雖隻見過一麵,卻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有的人盡管你與之長期相處過,但隨後你就再難想起他,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就是個性在起作用。但不管是哪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不管這種特征是鮮明的還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種個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麵貌人人不可缺少。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個性的人,個性對於一個人的活動、生活具有直接的影響,對於一個人的命運、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個性是一種自然流露出的才華氣質,不是刻意追求到的流行時尚;個性是一種功到自然成的意識境界,不是能被輕易模仿的行為習慣。個性是魅力,卻容不得張揚;個性是實力,卻容不得做作;個性是差異,卻容不得另類。反觀職場中的一些人,本身水平有限、庸庸碌碌,卻喜歡裝腔作勢、故弄玄虛,希望能引起別人關注,認為這就是彰顯個性。其實這類人不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個性是靠實力來體現和證明的,你有令人信服的真本事,別人才會接受你,才會佩服你。
縱觀曆史,那些在學術上有所創見、科學上有所發現、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大都有其個性有其棱角。物有棱角而露鋒芒,人有棱角更顯風骨。按理,對有個性、棱角之人應該親之、近之、善待之。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有些領導幹部不喜歡有個性有棱角之人,有些人也唯恐人家說自己有個性有棱角,有了個性、棱角也是銼之又銼,磨之又磨,使其日漸圓和,終至泯滅。棱角何至於如此招嫌惹嫉?概而言之,原因一般有這麼幾點:
①領導者官本位思想引起。現實中有那麼一些領導幹部,個人意誌違背不得,一己尊嚴冒犯不得,隻許下屬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否則,就是“不聽話”、“難領導”。而有個性有棱角之人,往往隻服從真理,不屈從權勢,對家長式作風不以為然,對錯誤的東西愛提意見,對不正之風敢於抵製,自然容易被視為桀驁不馴而遭冷落嫌棄。
②墨守成規的舊習慣勢引起。社會上有那麼一些人,總滿足於四平八穩,習慣於墨守成規,對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總是疾首蹙額,求全責備。而有個性有棱角之人思想活躍、觀念新穎、不拘流俗、敢於冒尖,於是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難免不把有個性有棱角之人視為“不安分”、“愛出風頭”,輕蔑之、嘲諷之、非難之,以求大家同歸於“平”,共屬於“庸”。
③明哲保身的消極想法影響。如今社會上有這麼一句順口溜:“思想太真是非多,愛提意見麻煩多,平平穩穩好處多。”似乎隻有當“好好先生”,做“圓滑君子”,凡事八麵玲瓏、左右逢源,才不惹是生非,最為平安。而冒尖就不免得罪人,露頭也難免遭非議。於是,一些有個性有棱角之人也就不得不檢點“得失”,接受“前車之鑒”,想想自覆之危,覺得與其有個性有棱角惹是生非,倒不如不生棱角,或者將棱角磨去為好。
④任人唯“馴”的用人思想使然。有些領導幹部在用人方麵,喜歡任人唯“馴”,以順從、聽話作為判斷下屬優劣和選人用人的標準,而對有棱角之人則耿耿於懷。這在無形中助長了“拍馬”、“圓滑”之風。於是,一些原本就沒有棱角的人“不為禍始,不為福先”,日漸變得唯唯諾諾;一些有棱角之人也不得不磨平棱角,甘於平庸。
我們許多人恐怕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這幾年來身邊的“老好人”越來越多了。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611%的人確認自己身邊的“老好人”非常多或比較多,僅73%人的表示自己身邊少有“老好人”。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老好人”?關鍵是現行製度的考核、評議、晉升大多以定性評價為主,“老好人”往往會占盡優勢,獲得更多選票,而有棱角有個性的人卻一次次遭到淘汰和打擊。
而從單位員工的角度講,從青澀到成熟,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往往也經曆了一個比較艱難的心路曆程。這個曆程既有外界環境、氛圍的擠壓因素,也有個體適應社會的主動調適因素。某種程度上講,也不能完全把淪為“老好人”的責任歸咎到外力上頭,群體之間的相互傳染、個體的缺乏堅持和把握,也應該負有一定責任。畢竟,一種良好抑或惡劣氛圍的形成,有賴於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一個個青春的生命個體紛紛去“趨利避害”,從熱情洋溢走向圓潤光滑,從勇於創新走向沒有擔當,在這個逐漸“耗散”的過程中,既折射出鮮活生命理想泯滅的無奈,更是這個社會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人的個性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所以,我們應以寬廣的眼光、開闊的心胸看待個性差異,遴選不同風格的人才。在這個問題上,長期存在一種傾向,就是過分求穩,領導者往往愛用那些聽話、乖巧、穩重的人,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結果往往就是那些勇於創新、敢於開拓、個性鮮明的人才被撇在一邊。穩重固然是一種優點,但穩重的人並不能適應所有的工作,一些風險較大和開拓性較強的工作,就不是一味求穩的人所能勝任的。尊重特點,善待差異,容人之短,用其所長,應該是新時期對待人才的新觀念,也應該是選人用人的新導向。
當然有個性的人往往也有許多缺點,由此在一些氣量狹小的領導那裏得不到重視、得不到發展,久而久之使其變得缺乏激情、無所作為,使單位也失去活力。 如何駕馭有個性的下屬,揚其長、避其短,使他們服從管理、聽從召喚、為我所用,是擺在領導麵前的一個難題。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以柔克剛,剛柔相濟
大凡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或者性情剛烈,吃軟不吃硬;或者脾氣暴躁,遇“火”就著;或者恃才傲物,敢於犯上,不留情麵。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一般都心胸坦蕩,人品正直,淡泊名利,並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特長,但也不拘生活小節,不善於協調人際關係。對於有棱角的下屬,管理者不能視為單位的包袱,而應該視為財富,關鍵是管理者如何駕馭、如何使用。我們認為,以柔克剛,是良策之一。所謂柔,就是避其鋒芒,躲其火苗,不與其直接發生矛盾衝突。當下屬棱角突出時,管理者一定要沉著冷靜。他有“火”燃,你就靜觀;他想怒罵,你就沉默;他要頂撞,你給笑臉。總之,要以你之“柔”對付其“剛”。這種“柔”不是怕,不是躲,而是管理者處理矛盾的一種需要。當然,這種“柔”要有限度,要以退為進,做到柔中有剛,綿裏藏針,讓有棱角者在眾人麵前失色、減銳。以柔克剛,是一種“領導兵法”,若運用得好,既能體現出管理者的大度,又能展示管理者駕馭複雜局麵的能力。
(2)以才容才,才能互補
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一般都有幹好工作的良好願望和能力,能出色地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有的還有某個方麵的專長。對這些下屬,管理者如能很好地駕馭,把“強騾子”變成“千裏馬”,就能給單位工作帶來生機和活力;若駕馭不好,就會常遇到一些丟麵子、碰釘子的麻煩事。對此,一是要以才製才。也就是說,管理者首先不能是一個庸才,在領導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業務知識以及個人專長方麵,必須有過人之處、高人之招,才能使恃才傲物的下屬在你麵前黯然失色,不敢輕舉妄動;即使有敢動者,你也知道用什麼方法對付。譬如策劃某一項工作,或者撰寫某一份文字材料,你要求他先拿出工作思路,或者先拿出寫作提綱。等他拿出來後,如果你不滿意,也不要簡單、武斷地否定。應該說出否定的理由,並亮出你的高招,這樣他就不得不服了。二是要以才容才。管理者不要總以為自己高明,對什麼都發指示、提要求。所謂以才容才,就是管理者不能對有棱角的下屬抱有成見,光看到他們的缺點,看不到他們的長處,而是要與他們相互融合,互學互補,虛心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長處。管理者不妨在工作上多征求他們的意見,請他們出點子、出思路。特別是在工作遇到難題時,可采取工作“招標”法,讓他們充分釋放工作潛能。這樣,既不丟管理者的麵子,還會大大激發下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管理者還應學會欣賞下屬的長處和優點,在適當的場所,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其適當的肯定和讚美。管理者的肯定和讚美,是激發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工作積極性的良策,會使他們收斂鋒芒,盡心竭力地為單位工作。
(3)以心換心,心心相印
一個好的管理者,僅用管理手段、業務能力去駕馭下屬是不夠的,尤其是對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更是如此。一般說來,有個性、有棱角者,多數是重友情、講義氣之人,你能敬他一尺,他就會敬你一丈。他不會當麵拍領導的馬屁,不願意向領導送禮,不會主動向領導邀功請賞,但是,隻要領導關注他,他就會用工作熱情加倍報答。因此,對待有棱角的下屬,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心換心,以真誠換真誠。
(4)知己知彼,彼此相通
管理者要駕馭有個性、有棱角的下屬,還有一點,就是要清楚他們想幹什麼、想得到什麼,方能對症下藥。管理者一般也是從“兵”幹過來的,對下屬應該進行換位思考,根據不同情況,對有棱角的下屬采取不同的方法,給予不同的安撫或幫助。譬如,給地位低微者以尊重,讓其感悟到管理者對他的好感與關注;給貧窮者以接濟,讓其體會到管理者的溫暖與關心;給落難者施以援手,讓其感覺到人在困窘時被拉一把的欣慰與激動;給勤奮者以機會,讓其感受到被提拔重用時的激勵,等等。另外,管理者還可以通過某種真誠的祝福、某種對其家人的尊敬等,表達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如能長此以往,下屬的棱角一定會大大收斂,使單位出現一個安定祥和的人際氛圍,使管理者如虎添翼,使工作充滿生機和希望。
縱觀曆史,那些在學術上有所創見、科學上有所發現、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大都有其個性有其棱角。物有棱角而露鋒芒,人有棱角更顯風骨。
13全才才是人才,是嗎
領導,說到底,一是謀略,一是用人;更高的領導,連謀略都不必放在心中,隻要用對人就行了。領導者不一定比別人的本事大,但要能發現別人的本事,領導者會用人是最大的本事。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能占據主動地位。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選人用人是最大的導向,用人不隻是取才,還有強烈的示範和導向作用,關係著單位每個員工自身發展和個人價值的認可與否,折射出單位主要領導人的品德素質。想成為一名卓越的領導者,想成就一番宏偉的大事業,必須把握好每個環節。而各環節中,能否選用到優秀的人才,是能否做好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究竟什麼是人才?人才的標準是什麼?選用人才首先要把握好一個概念,即人才是否等於全才?是不是隻德才兼備的人才是人才?是不是完美無缺的人才是人才?
對於“人才”,古今中外定義頗多,但均可歸為一點,即“有用有為即人才”。古人講,“全才”即是“人”中之“王”,但世間並沒有“全才”,“全”去掉“王”,所以隻剩下“人才”。人才其實應該是在某些方麵具有卓絕的才能這就夠了。所以,人才不是全才。
古人雲:所謂才者,須在德才兩端。德才兼備者是謂全才,有德不才者是謂庸才,無德無才者是謂蠢材,有才不德者是謂詭才。也有人說:德才兼備是上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才無德是廢品,有才無德者是危險品。德才兼備,是我們對全才的讚譽,但現今社會,想找到德才兼備的“奇才”,是太難太難的。
求全責備指的是對人才要求過嚴、過高,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所謂的完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全才和奇才也隻具有相對的意義。因此,領導者若以求全責備的眼光選拔人才,他就隻會注意千裏馬,而忽視了百裏馬,更冷落了老黃牛,因而容易造成人才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的情況。如果把偉人、科學家、英雄、模範想象得盡善盡美,並以這種想象出來的標準來判斷人才,那麼人人身邊就沒有好人了,更沒有人才了。
選才用才不能求全責備,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人都是優點和缺點的複合體。毫無缺點、十全十美的人,隻存在於人們的理想追求裏。隻不過聰明的人能夠經營好自己的長處,而愚笨的人卻總拿自己的缺點與他人的優點做對比罷了。事實上,彌補自己的缺點比經營自己的優點困難得多,因為用有限的時間精力做收效甚微的事情,明顯捉襟見肘。這個道理,放在人才的選用上,則告訴我們不可老是盯著一個人的缺點,否則就會感覺這個人一無是處。所以,我們當然渴望全才,但也不可拒絕專才。在全才稀少的現實情況下,領導者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敢於用其所長。如果選用人才拘泥於細枝末節,因為人才有缺點而看不到其優點和特點,就很難選拔到人才。搞求全責備,貌似嚴格,實際上是因瑕掩瑜、得短舍長。
比如在德才問題上,有的人提倡“唯才是用”,有的人提倡“德才兼備”,還有的提倡“德重於才”,其實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關鍵是要適應當時的環境、社會要求和需要。西方人比較重才,他們基本沒有“德”的觀念和教育,而是把品德修養完全交給宗教,學校不管,用人單位也不管。而中國人一直認為德本才末,一個品德不好的人,才能越高往往越可怕。筆者認為,對人才不一定非要重用。重用其實包含“重”和“用”兩個方麵,有的人可“重”不可“用”,如有德無才之人;有的人可“用”不可“重”,如有才無德之人;有的人不可“用”也不可“重”,如無德無才之人;有的人則可“重”也可“用”,即德才兼備之人。
任何人都是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的集合體,隻有優點沒有缺點、隻有長處沒有短處的人才是不存在的。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往往在一條直線上,優點的延長線就是他的缺點。山高則穀低,一個有進取意誌、敢冒風險的人,難免處事不周;一個敢於奮爭、不畏權威的人,難免自以為是;一個勤於學習、善於思考、有獨立見解的人難免失之於固執;一個處事果斷、勇於負責、很有魄力的人有時失之魯莽;一個作風民主、包容性強的人有時會優柔寡斷,等等。人才的與眾不同不在於他沒有缺點,而在於他具有常人所沒有的優點和特長。即使是那些聲名卓著,令人高山仰止的巨匠、大師、偉人,如果近距離觀察,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些話確實是至理名言。
選用人才時求全責備,會使選人用人的視野受到限製,看不到人才的主流,容不得人才的缺點,甚至把個性當做不足,就可能失去一大批有能力、有個性、有魄力的人才;就可能導致有的人才為了獲得必要的機會而有意放大優點、刻意遮掩缺點,有的人才則放棄特點、喪失活力,變得四平八穩、平平庸庸;就可能使人才產生應付“內耗”的壓力,失去苦練“內功”的動力,分心謀人而無法專心謀事。隻有既強調德才兼備又不搞求全責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現人才、任用人才,充分調動廣大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最能發揮自己才幹的領域建功立業。
真實的世界,是有很多缺點、毛病和遺憾的。但因為真實,才穩定,如果不真實,就往往反常。怕就怕看一個人,左看順眼,右看也順眼,怎麼看怎麼順眼,就如春天看著像花,秋天看著像果,夏天摸著像冰,冬天摟著像火。但這時,你的問題就來了,他的水平比你高,段位比你高,最後往往把你忽悠了。說到底,穩定的人際關係,是基於缺點展示和缺點認同的。隻有缺點認同,才說明人的真誠,才說明我們有理性,合作才有前途。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對待他人的缺點和錯誤,我們領導者也要多從自身身上找原因,先從自身身上找原因,不能出了問題就一味埋怨下屬。作為領導,應該想的第一個問題是,在人的安排上,是不是沒有用人所長,是不是缺乏針對性,是不是安排的不對。如果你不考慮安排的針對性,可能把人給冤枉了。考慮了安排的針對性,換個崗位,他也許才會出業績,他的缺點也許才不會成為致命的缺點。
筆者認為,在處理人才長處和短處的關係上,應當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就培養人才而言,應當揚長補短
“直木作梁,彎木造犁”,“上山騾子平川馬,下山毛驢不用打”,不同的崗位對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才,對不同的崗位也有不同的適應性,工作有層次行業之分,人才也有類型層次的區別,多人之長的結合就是優化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和不擅長的事情,作為領導者,必須能夠準確地判斷誰能夠做什麼,誰不能夠做什麼,誰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這樣才能把人才用在刀刃上。另外一點也很重要,就是領導者也不必因為某某人做不了某些事情,就認為他不是人才,也許他恰恰不適合做這行而已。所以,不能以一時一事把人看扁,把人全盤否定,這是很重要的。出色的領導者,就是能夠清楚地了解有用和無用可以互相跨越,才能夠對用人形成自己的準確判斷,也才能在這個判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調整和修正,從而真正做到人盡其才、“量才錄用”、“因材施教”。
(2)就使用人才而言,應當揚長避短、適才適用
“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眾人的集合,各色人等,長短不一,用人關鍵在於適才適用。一個人的短處是相對的,隻要善於激活他某一方麵的長處,那麼人則可修正自我,工作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一個人的長處擺在那兒,讓他去幹點看似簡單的活兒,他反而覺得屈才,沒有工作應有的熱情。所以,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關鍵看如何用。用人之道千萬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用人才應當校短量長、唯器是適、用其所長、各得其宜,做到大才大用、中才中用、小才小用。
用人如棋局。下棋者必須心定氣閑,來不得半點浮躁。布好陣局,出好奇招,用好兵馬,穩紮穩打。帥守大營,調控全局。車、馬、炮是將才,各自謀略。小卒過河,勢不可當。領導者就是那員守大營的帥。作為領導者要善於出奇製勝,用好手下的將才。是車,就讓他勇往直前地衝。是馬,就讓他跳躍發展。是炮,就得給他製造一個用武之地的平台。千萬不能讓馬做車的事,讓車做炮的事,讓炮做馬的事。三者越位的後果是棋局四麵楚歌,死路一條。不僅貽笑大方,還造成各種失誤。決策者必須善於定位準確,用準良才。否則,領導層的斷鏈,就無法控製態勢。作為將才,車當衝就衝,不衝就會坐失良機。炮得找準炮台,一石三鳥方為上策,馬應左右逢源,協調好各種關係。帥才、將才、良才構成一個巨大的人才庫,三者可以相互銜接,相互牽製。將才可以提拔為帥才,帥才也可以降為將才,良才可以破格上升為將才使用。人盡其才,領導才有術。
(3)就保護人才而言,應當揚長容短,必要時敢於護短
古人講:“有大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特別是一些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才,他們有棱有角,敢想敢幹,有時處事毛躁,難免“灑湯漏水”,說話也會得罪人。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沒有點狂氣,不說點大話恐怕也難成大器。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所以作為領導者對成長中的年輕人才應當多一點偏愛,多一點袒護,多做一些補台的事情,使他們逐漸成熟起來、強壯起來。在年輕人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領導者要敢於挺身而出,為他們保駕護航。如果不設法遮擋住他們的“傷口”,而是任人捅來捅去,那麼一個很有希望的人才就可能遭到夭折了,隻好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有的人因長處突出,已經被人認可,他的短處也就常被人們“忽略”,甚至被當成長處來看待,而另一些長處並沒有突出出來的人,在他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的時候,他的短處就容易被看到,甚至成為人們的談資,成為使用障礙。這時候,領導就要有意去找他的長處,看重他的長處,並能適當而用,這時看人一定要“重長略短”,隻要這個人的短處還沒有影響到大的方麵,就可忽略不計。
(4)就選擇人才而言,應當著眼內部
有一句話說得很深刻,說的是“管理就是用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個組織或一個企業不可能靠引進幾個外部人才就能得到根本改變。對外部人,隻看到“好”,對內部人,隻看到“壞”,往往讓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選人用人中許多的錯誤往往因為我們隻相信聰明的人、有才能的人、天才的人、偉大的人、非凡的人能夠幫助我們走出困境,往往因為我們有太重太濃的英雄情結。其實,管理的宿命就是管理平凡的人。管理之神鬆下幸之助有一個70%原則很有道理,即70%原則聘用人才:使用能打70分的人才,而不是100分的天才;70%原則使用人才:隻要知道員工70%勝任一項工作,就可以授權給他做;70%原則信任員工:如果70%的員工是可以信任的,就可以信任整體;70%原則看員工優缺點:70%的眼光看優點,30%眼光看缺點;70%原則授權:70%的授權,30%的管理;70%原則獲取員工滿意:不可能讓100%的人滿意,但要70%的員工滿意。杜拉克說過,老板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全能的人身上,而是要用普通人做不普通的事。其關鍵是如何用機製把普通人的作用發揮出來。
(5)就識別人才而言,應當懂得人心
識人就是識人心,識人心就是識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每一個領導者都應該說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應該懂得人心、把握人心,把握的定位就是要客觀地對待現實。就是不能把人定位定得那麼高。我們應當把人定位為既不是那麼高大完美,也不是那麼卑微醜惡。要善於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你這樣想,別人也可能這樣想;你想得到,別人也可能想得到。這樣,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還是不錯的,身邊還是有人才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選人用人管人,就不會有很大的困惑和困難。
我們當然渴望全才,但也不可拒絕專才。在全才稀少的現實情況下,領導者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敢於用其所長。如果選用人才拘泥於細枝末節,因為人才有缺點而看不到其優點和特點,就很難選拔到人才。搞求全責備,貌似嚴格,實際上是因瑕掩瑜、得短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