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虛子曰:“人之生死大關,隻一氣也。聖凡之分,隻一伏氣也。而是伏義,乃為藏伏,而亦為降伏。
藏伏者,深藏歸伏於元氣之根。降伏者,受攝嚴密不許馳於外。此二者,亦有防危慮險之意。
唯能伏氣,則精可返,而複還為先天之氣。神可疑,而複為先天之神。所以煉精者,欲以調此氣而伏也。
煉精小周天,調其息而伏,為其不能頓伏,故用漸法調而伏。
所以煉神者,欲以息此氣,而伏也。
煉神大周天,胎息其息而伏,為其不能頓息於無,故亦用漸法。胎息者,其息似有似無,乃至無有無無,而伏於寂靜。
始終向上之工,隻為伏此一囗氣耳。所以必伏而始終皆伏者,是何故蓋當未生此身之時,就二氣初結之基,在丹田隱然藏伏為氣很。久伏於靜,則動而生呼吸。是知靜伏而後,生呼吸之氣,以成人道者,曰順生也。而是逆修,曰仙者,必當由呼吸之氣,而返還複為靜,此氣伏伏氣之順逆理也。及呼吸出於囗鼻,而專為囗鼻之用。呼吸出於囗鼻,則生死之途矣。離囗鼻,則離生死。
真氣發散於外,遂至滯損此氣,則為病耗散此氣,則為死。蓋不知伏為所以複之故。
伏著,欲將呼吸複還於氣穴,而後元氣能歸,元神能凝,三者皆能伏於氣穴也。
而亦不知行其所以伏。
行其所以伏者,言有至妙,至秘之天機。呼吸合於天然者,為真。無氣得合當生當采者之時為真,無神合虛極靜篤者為真。三者皆真,而後、得所伏之理,行之而必成。不然,則是外道也。
安保其久生,而超生死於浩浩劫之外耶?有等妄言伏氣者。而不知伏氣真機。終日把息調,而囗鼻之呼吸尤甚。癡心執聞息。而腹中閉塞難容。
哀哉!此妄人之為也安能見其氣之伏而靜定耶?邱真人曰:“息有一毫之不定,命非已有。”
息得呼吸絕,則生死之路絕,息有呼吸不定,故不免於生死。
古人托名調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無用調矣。仙家托名調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調其元氣,而至有為。其以神取氣,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間而調之也。隨往來之理,而不執滯往來之形。欲合乎似無之呼吸也。似心息相依之說。
古人托名閉息者,而內則空空,如太虛應物,欲合乎無極中之靜伏也。此伏氣之要,正修士實用,所以證道之工也。但此天機妙絕,不易聞知。
無極者,無,一氣之始,一判則為天地。今言無極者,乃言天地及一氣俱未有之先,即如父母尚未有之先,正是言虛極靜篤景象。妙悟必至,如此為真靜伏。
總之,為化氣、化神之秘機。古人雲:“長生須伏氣。”自周天而曆時,日、年、劫,惟伏此氣。
言有一小周大之所伏,有一大周天之所伏,一日之所伏,一年、一劫之所伏。或暫、或久,而能成其一伏者,真有道之士也。
此氣大定,則不見其從何而伏始,亦不見其從何而伏終。無終無始,亙萬古而無一息,與神俱空俱靜,斯謂之形神俱妙之境也唯聞天仙正道者,方能識得此理。唯有三寶全得者,方能頓悟此工。
三寶者,元神、元氣、元精,若一寶非元,則不為寶,屬於後天者,無用亦不得為全功。此功者,即上內如太虛,證人無極靜定者。言若三寶會合,煉精化氣,而後可行常定、入定工夫。若未化氣,則亦無用。
此為有大誌之聖真,請究之而實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