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氣與胎息相乘,方是有配合的修真胎息之功。所以能成真胎,得真定。若無是氣,便不是金剛不壞之身。生中隻有昏沉、瞌睡,如何能長覺、長明以長馭氣,入大定成胎乎?(有間斷,即無胎息也。)
氣入大定,即是結胎之始,正《入藥鏡》雲“初結胎,看本命”。
本命者,二氣也。元氣為生身之本,呼吸器為生身之具。而結胎之初必要本命二氣,隨神之號令,同凝於中,而為真胎息者也。
如是久久。無一息之間斷。綿綿密密,無時無刻,而不是在胎中。無息之景,真正陽神大定,絕無動靜生滅,即是胎圓,乃進還到如母胎初結一氣,未成我而未分精氣與神之時,正《入藥鏡》雲“終脫胎,看四正”而得者。
看四正者,驗四正工夫之有無也。有,則胎尚未圓,以其有,乃養胎之工也。無,則曰滅盡定,而陽神成就矣。
胎息還伸,因曰畢矣。畢其十月中關之事,神仙之證也。又後工夫猶有向上田煉神還虛,而證天仙者,在所必當知,故遷神於上田而出天門,以陽神之所顯見者倏出而倏入。何也?當前十月之內,而或有出者,是不宜出之出也,由六根之為魔而妄出。
魔者,陰魔、陰氣未盡也。
妄出,則神走而著魔境。而息亦走於囗鼻。必急入,則依於息,而歸胎。
此一段,再詳指示人,以十月內之所當防此危險者。
此時之出,是當出而出也。
昔藍養素胎成當出而不知出者,故劉海蟾寄書與之,指示出神之訣。
故起一出念,而出陽神於天門。
天門者,即《傳道集》所言頂門是也。(古人於此讚之曰:“身外有身”者是也。)
若出之久,恐神迷失而錯念。
古言“十步、百步,切宜照顧”者,此也。
故即入上田,而依於虛無之定所,以神既出胎,喻同人生之幼小,須三年乳哺。乳哺者,以定為乳哺也。又言九載、三年一定者,言出定之初時而入定,以完成還虛之天仙也。證到至虛至無,即證天仙矣。然是時也,入定時多,出定時少。又宜出之勤而入之速也。我故曰“出定之初,即為入定之始也,雖天仙已證,亦無不定之時也。此猶仙佛以上,無仙無佛之妙境,而天仙佛之至者也。後來聖真,共知之,共證之。
此書稿成於天啟壬戌歲,實欲藏之為門下學者,又非普度眾生之心專於己,而不兼乎眾,並非善與人同之意。故此集注,以傳後來。使世之留心性命、專心道德者,有緣遇師,傳之囗訣。得此書印證,自有悟入。如雲開月皎,塵靜鑒明,包諸幻以歸真,總萬法而歸一。三元循於內,神自朝元。依此而行,精思不怠。乘白雲而歸故裏,端從此始矣。